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17年中招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17-06-01 浏览次数:217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选择题</b>
  • 1. 2010年1月25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咱在澳门科学馆举行,咱出超过100件展品,涵盖天文、火药与武器、造纸、印刷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科技制品。如果按这些科技成就出现的时间顺序咱出,正确的一组是(    )

    A . 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B . 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 C . 活字印刷术、火药、造纸术 D .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
  • 2. 落后就要挨打,比较下列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中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侵华国家越来越多,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有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 B . 列强侵略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开始 C . 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每隔十年就有一次大的侵华战争
  • 3. 19世纪的上海,随着近代化的探索发展,开始跟上世界潮流,出现了许多新事物,其中不包括(    )

    A . 洋务派创建大型军事企业 B . 中国人在这里有了自己创办的中文报纸、文化出版机构 C . 无线电话在这里较早地使用 D . 代表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诞生
  • 4. 博物馆是浓缩的历史,下列博物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历史的是(    )

    A . 五四纪念碑 B . 九一八纪念馆 C . 南京大屠杀 D . 辽沈战役纪念馆
  • 5. 历史的转折,在中国近代史上,由内战开始转向民族解放战争的事件是(    )

    A . 南昌起义 B . 五四运动 C . 西安事变 D . 重庆谈判
  • 6. “三年以来,为人民解放战争而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年中人民解放军经历了顽强的斗争,终于在哪一年开始了战略转折(    )

    A . 1945年 B . 1946年 C . 1947年 D . 1949年
  • 7. 社会的进步,总是先源于思想的进步。魏源与严复都是站在时代前沿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下列事件直接产生影响(    )

    A .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B . 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 C . 新文化运动和维新变法 D . 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 8.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③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 ④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他们赞扬的是(    )

    A . 家庭联产承包制 B . 人民公社 C . 农业合作社 D . 土地改革
  • 10. 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它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最根本的区别是(    )

    A . 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同 B . 社会制度不同 C . 与中央关系不同 D . 各自权限不同
  • 11. 2009年10月31日,中国火箭、导弹和太空技术奠基人钱学森逝世。下列人物中与钱学森一样因自己的科学成就使中国国防力量强大的是(    )

    A . 王进喜 B . 焦裕禄 C . 邓稼先 D . 袁隆平
  • 12. 中国和欧洲文明的交流源远流长,下列为中欧文明交流作出贡献的有(    )

    ①马可·波罗  ②亚历山大大帝  ③阿基米德  ④阿拉伯民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这则材料取自(    )

    A . 《权利法案》 B . 《人权宣言》 C . 《独立宣言》 D . 《民法典》
  • 14. 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著作《根》的书影。书中讲到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下列历史事件能直接说明上述事情却有发生的是(    )

    A . 哥伦布发现美洲 B . 三角贸易 C . 工业革命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15. 今天,我们祈祷和平永在。历史上的战争都是有原因,我们要能够找到原因,避免战争再度发生。下列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 . 《战争与和平》──拿破仑对外战争 B . 《凡尔赛和约》──凡尔登战役 C . 慕尼黑会议──德国闪击波兰 D . 杜鲁门主义出台──科索沃战争
  • 16. 某学校开展“被压迫民族的抗争”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不能成为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

    A . 南美的解放者 B . 古巴革命 C . 非洲独立年 D . 十月革命
  • 17. 55年前的4月18日,百年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溘然长逝,他给人们留下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    )

    A . 浮力定律 B . 相对论 C . 进化论 D . 万有引力定律
  • 18. 社会主义制度从建立到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在下列这些国家的版土上,从来没有建立过社会主义制度的是(    )

    A . 德国 B . 俄罗斯 C . 捷克斯洛伐克 D . 法国
  • 19. 1989年,亚太地区的国家和地区为了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建立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3年,欧洲联盟诞生;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些表明(    )

    A . 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B . 经济区域组织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 .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 . 世界局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
  • 20. 音乐创作源自现实生活。下列音乐作品,反映的历史情况不属实的是(    )

    A . 《英雄交响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 . 《义勇军进行曲》──反侵略的号角 C . 爵士乐──源自美洲印第安人的反抗 D . 《国际歌》──无产阶级革命的赞歌
二、<b >综合题</b>
  • 21.

    假期同学们往往会到一些旅游景点参观游玩,请你观察下列历史景点,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请回答:

    1. (1) 前三幅图片反映了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他们代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文明成就。请你按历史先后顺序用图片名称排序。

    2. (2) 导致图四成为一处遗址的罪魁祸首是谁?

    3. (3) 保护历史遗址,请你设计一条保护历史遗址的宣传语。

  • 22.

    百年沧桑看上海。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A》的签订-------上海逐渐变成了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上海成了中国土地上居住外国人最多的城市-----在上海港口大街北部的黄埔公园入口处,立着一个牌子,这里不仅禁止自行车入内,而且也禁止中国人入内。这个牌子上的字深深的刻印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华人禁止入内》”。如果你真的想理解今天的中国,那么你就必须完全了解所有这一切。外国人给予中国人所带来的贫穷、羞辱以及心灵上的创伤深深地刻印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中。-----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前德国驻华大使看中国)

    材料二:

    材料三:在上海法租届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1921年7月,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B)的召开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材料四:上海浦东20世纪90年代前曾是大片的农田、渔村,经济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浦西。1990年,浦东新区增加值仅为60.24亿元,2008年,浦东新区增加值已达3150.99亿元,比1990年增长18倍,平均每年增长17.8%。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A指什么文件?他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与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有何不同?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3. (3) 材料三,B指什么事件?材料四反映上海浦东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3.

    某学习小组探究近现代中国外交地位的变迁。请你参加下列活动:

    【搜集资料】

    A.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

    B.各国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C.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政策。

    E.

    2001年,身着中国民族服装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前

    【整理资料】

    1. (1) 上述材料中,与主题不符的是哪一项?

    2. (2) 请你仿照表中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材料字母代号

      背景

      影响

      A

      B

      C

      则成为国与国交往的基本准则

      E

      中国举办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外交活动

    3. (3) 【历史感悟】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不同,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 24. 对历史改革的思考,可以给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带来诸多启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1) 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进行的调整,它否定现存制度,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是渐进的方式。按下列表格中代号顺序,填写相关内容。

      改革人物

      改革任务

      历史地位

      证据理由

      亚历山大二世

      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明治天皇

      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光绪皇帝

      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2. (2) 世纪伟人邓小平和美国著名总统罗斯福为了摆脱困境也都进行了改革。请指出各自改革的中心措施和相同点。(相同点要求写2点)

    3. (3) 这些改革给你哪些启示?(说一条即可)

  • 25. 阅读材料

    材料一: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最新成果的盛会。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世博会上,电话、双重发电机、冰库车等大量的美国科技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首次派代表参加此次博览会,展品有丝绸、茶叶、瓷器等。

    材料二:2002年12月3日在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上,成员国代表经过4轮投票,中国上海最终以54票对韩国34票胜出,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权。举办的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请回答:

    1. (1) 费城博览会的举办也是为了100年前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一件大事,这一件应该是什么?

    2. (2) 材料中所列举的美国展品属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而中国的产品则主要属于哪一类的产品?

    3. (3) 根据材料二,中国获得“世博会”的主办权说明了什么?

    4. (4) 围绕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请你为家乡的城市建设提出一条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