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7-06-01 浏览次数:68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把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的是( )

    A . 巴黎公社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 俄国十月革命 D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2. 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称作(   )

    A . 巴黎公社 B . 布尔什维克 C . 人民委员会 D . 人民代表大会
  • 3.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活流通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段话中所指的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

    A . 斯大林模式 B .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 .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D . 赫鲁晓夫上台
  • 4. 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工、农的比例要协调发展 B . 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 C . 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D . 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
  • 5. 使苏联由传统农业国变为强大工业国的事件是(   )

    A . 苏联的建立 B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 1936年通过新宪法
  • 6.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德国 D . 美国
  • 7. 罗斯福新政主要“新”在(   )

    A . 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国有化改造 B . 用改良的办法克服危机 C .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消除危机 D . 有效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 8. 使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步扩大的事件是( )

    ①德国突袭波兰 ②苏德战争爆发 ③太平洋战争爆发 ④诺曼底登陆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9. 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是(   )

    A . 德国吞并奥地利 B . 慕尼黑阴谋 C . 德国突袭波兰 D . 德国进攻苏联
  • 10. 1971年尼克松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里的“挑战”是指(   )

    A . 苏联制造的古巴导弹危机 B . 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 C . 第三世界的迅速崛起 D . 美国经济进入滞涨状态
  • 11. 既是一战的战胜国,又参加了巴黎和会,但未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有(   )

    ①中国      ②美国      ③日本      ④法国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②③④
  • 12. 毛泽东说“象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结束,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二战中的哪次战役直接印证了毛泽东的论断(   )

    A . 莫斯科战役 B .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 诺曼底登陆 D . 攻克柏林战役
  • 13. 下列内容与雅尔塔会议有关的是(   )

    A . 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B . 规定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C . 成立联合国 D . 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 14. 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正确的说法是(   )

    A . 始终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 B . 始终坚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心 C . 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 D . 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世界局势的变化
  • 15. 成立于1993年,促使欧洲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的组织是(   )

    A . 联合国 B . 欧洲联盟 C . 亚太经合组织 D . 欧洲原子能组织
  • 16. 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并成为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是(   )

    A . 意大利 B . 德国 C . 西班牙 D . 日本
  • 17.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有人称之为美国自建国以来本土所遭受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第一次是指( )

    A . 来克星顿枪声 B . 诺曼底登陆 C . 中途岛战役 D . 珍珠港事件
  • 18. 20世纪50至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至80年代下半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

    A . 美国的扶持 B .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C . 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D . 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
  • 19. 东欧剧变主要是指(  )

    A . 国家名称的变化 B . 社会制度的变化 C . 国家体制的变化 D . 执政党的变化
  • 20. 苏联成立和解体的时间分别是(  )

    A . 1922年,1991年 B . 1924年,1989年 C . 1926年,1991年 D . 1936年,1989年
二、综合题
  • 21. 材料一:顾维钧虽然再次向和会提出收回山东的意愿,并做了出色的发言,但1919年4月29日,美、英、法三国代表约见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把最高会议决定的方案通知中国,最终决定将日本的无理要求纳入对德合约。

    材料二:该条约的实质是确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实行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它结束了一战爆发后日本在中国占有的优势地位,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

    1. (1) 材料一中的“和会”指的是哪一次会议?最高会议对中国提出的要求的决定,引发了中国的什么运动?

    2. (2) 材料二中“该条约”是什么条约?依据材料及所学分析“该条约”对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 (3) 上述材料相关的国际会议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这两次会议后,世界形成了怎样的政治格局?从中国在会议中的遭遇,我们等得到怎样的启示?

  •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如下表: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46.2%


    28.4%

    40.6%

    16.5%

    8.4%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

    ──罗斯福

    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们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 (1) 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2. (2) 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4. (4) 德国是如何实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设想的?

  •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懦弱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

    ──摘自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二战最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临。“美英盟军抢滩登陆”、苏联军队抢先占领柏林;面对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决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国规模的反攻...

    材料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

    项目名称

    参战国(个)

    卷入人口(亿)

    参战人员(亿)

    伤亡人员(亿)

    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

    15

    0.7

    0.3

    1805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

    20

    1.1

    1.9

    40000


    1. (1) 材料一中,为什么罗斯福说“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二战前夕,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了什么政策?后来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1942年1月反法西斯国家有什么重大举措?

    2. (2) 材料二中“美英盟军抢滩登陆”的事件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3. (3) 材料二中“苏联对日宣战”是在哪一国际会议上作出的决定?从材料二中体现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4) 除材料中涉及的问题外,请再举出一例威胁人类安全的重大问题。

    5. (5) 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对此你有何感想?

  • 2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敏锐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它们的一切武装干涉……

    材料二:“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退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1933年3月4日美国第32届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三:(他)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 “他”是谁?他领导了哪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 (2) 材料二中的“总统“是谁?为战胜“恐惧”,这位总统实施了什么政策?

    3. (3) 材料三中的号召人应是谁?这位号召人在苏联建立了哪一种政治经济体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