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2019年初中语文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19-05-08 浏览次数:877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基础运用(共20分)</b>
  • 1.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1) 报君黄金台上意,。(李贺《雁门太守行》)
    2. (2) ,自缘身在最高层。(杜牧《泊秦淮》)
    3. (3) ,水击三千里,。(《庄子》)
    4. (4) 我国古代散文中,很多文章善于通过对动物的描写来表现春天的特点,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两句,通过对鸥鸟和鱼的描写,写出了春天的特点。
  • 2. 给划线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对这款新手机,消费者给出褒贬不一的评价。

    ②世界上最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最狭隘的也是胸怀。

    ③最近,企业cái  yuán瘦身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

    ④让信仰之翼直飞yún  xiāo

  • 3.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工程师吹毛求疵 , 工作非常严谨,机械上出现的任何小问题都不会放过。 B . 同学们察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 C . 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D . 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 , 唏嘘不已。
  • 4. 阅读下面两则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这次论坛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会议围绕三个方面达成共识,一是扩大国际合作共识,二是推进重点领域务实合作,三是规划长远合作愿景。会议将推动经济全球发展,将在文化品牌、生态旅游、交通运输、电子商务、工业产品等方面进行合作,形成双赢局面,互惠沿线各国。

    【材料二】两位热心网友,针对手机中的三条信息,进行了“石家庄与一带一路”的主题探讨。

    ①高铁将石家庄带入一小时经济圈:向北,一小时到达北京;向南,一小时到达郑州:向西,一小时到达太原;向东,一小时到达济南。

    ②2016年,君乐宝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产值达到81.7亿元,成功跻身全国奶业四强,增长速度在全行业领先。

    ③很多人都知道赵子龙,可是我们没有打好他的牌子,很多人知道赵州桥,可是我们也没有打好这张牌。

    甲:河北省是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重点区域,石家庄作为河北的省会,具有极大的交通、地理优势。

    乙:是啊,除了地理、交通优势外,我们的君乐宝也通过打造高品质产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但我市还有一些牌子没有打好。

    甲:是呀,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这两方面的牌子没有打好,我们该怎么办呢?

    乙:我建议: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 依据【材料一】,请分别用3个四字短语,概括出“高峰论坛”的主要信息。
    2. (2) 结合两则材料,完成【材料二】中甲乙相应的对话。
二、<b >阅读理解(共50分)</b>
  • 5.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轮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1) 对这首诗的鉴赏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诗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在朋友返京时载歌载舞送别的喜悦之情。 B . 这首诗情景交融,先以雪景衬托送别,后又在送别中描绘雪景。 C . “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忽如”一词写出了“胡天”的大雪来得急,也表现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D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展示了边塞冰雪天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2. (2) 简要赏析诗中的画线句子?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刺股,董生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德。”

    (节选自【席】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蝌,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惟幕遮掩,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

    1. (1) 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①太宗谓中书今举文本曰

      ②苏秦刺

      ③亦蜃性含水

      ④文本

    2. (2) 下面选项中,与“情则迁移”的“则”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 B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 D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①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4. (4) 太宗和岑文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观点?请分别写出A,B两个面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 7.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学术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识

    罗志敏

        ①近年来,学术圈内屡见不鲜的学术不端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学术不端治理机制的思考。其中,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制度建设问题,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如何培养学术人的自律意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②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是因为学术活动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学术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规律、探寻真理,学术的生命力主要在于自由思考、自主创新,这就决定了学术人的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着许多规章制度无法规范也不应规范的地方。如果用细密繁多的条条框框把学术人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完全规定好,学术就难以创新和发展。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一方面要让学术人拥有足够的自主性以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学术规范以防止学术不端行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学术人要有比其他行业从业人员更强的自律意识,使自己的学术活动始终符合学术伦理。当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③唤起学术人的羞耻意识。羞耻意识是个人将自我呈现在真善美面前、通过自我评价所形成的一种自律意识,是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线和安身立命的基本法则。在中国,从孟子的“耻之于人大矣”到龚自珍的“以教之耻为先”;在西方,从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对可耻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到马克思的“羞耻本身已经是一种革命”,中外文化都非常重视羞耻意识对人的行为的重要影响。学术人一旦有了羞耻意识,就会在其心灵深处形成最能激发学术良心的内在道德力量,从而把自己的行为限定在“可以”“应当”的范围之内。朱熹的“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④形成学术人的敬畏意识。敬畏意识是个人对其心目中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崇敬与畏惧。它不同于一般的害怕、恐惧等心理活动,而是出于人的内在情感需要。敬畏意识能够警示和规范人的思想与行为。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康德敬畏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学术人的敬畏意识,应是基于对学术这一崇高事业产生景仰的基础上对亵渎学术的后果所产生的一种“畏惧”。它能警示和约束学术人的行为,促使其“自己为自己立法”。

        ⑤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识。成就意识是个人在羞耻意识、敬畏意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心理转向,是在自省过程中萌发出的一种主动、正向的道德力量。换言之,羞耻意识和敬畏意识都是一种“有所不为”的自律意识,而成就意识则是一种更积极的“有所为”的自律意识。对学术人来讲,成就意识就是一种学术人克服自身“恶”后的趋“善”意愿,表现为一种学术信念和学术意志,最终成为其在学术道路上不断上进、最终走向学术“至善”的内在动力。在中外学术发展史上,一些学者之所以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令世人仰慕的学术成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一种成就意识,能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攀登学术巅峰。

    (选自《人民日报》)

    1. (1) 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 (2) 文中第③④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3. (3) 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 8. 根据你对《西游记》的阅读,回答小题。
    1. (1) 简述孙悟空受制紧箍咒的过程。
    2. (2) 下面是《西游记》第23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神心”故事结尾处的颂子。请根据它的提示,概括这个故事中八戒的性格特点。

      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

      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

      圣僧有德换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

      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穷人

    (俄)列夫·托尔斯泰

        在一间渔家的小屋里,渔妇冉娜在灯前织补一张旧帆。屋外,风在呼啸,轰鸣的海浪冲击着岸崖,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但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暖和而舒适。土铺的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还燃着余烬,搁板上的碗碟被映得闪闪发光。在挂着白色帆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大海风暴的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打鱼的丈夫一早就驾着船出海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听着海浪的轰鸣和风的呼啸,冉娜真感到害怕。

        老旧的木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丈夫仍然没有回来。丈夫是不顾惜自己的,冒着寒冷和风暴还去打鱼。她自己也是从早到晚地干活。可结果呢,不过是勉勉强强地维持生活。孩子们仍旧没有鞋穿,无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也不是白面包——黑麦面包够吃就不错了,下饭的菜也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倒都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想着,又倾听起风暴声来。“他现在在哪儿呢?保佑他吧,上帝啊,发发慈悲吧!”她一边说一边划着十字。

        睡觉还早。冉娜站起来,往头上披了一条厚围巾,点上提灯就到外面去了,她想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些了,天是不是快亮了,灯塔上的灯还亮着吗,能看见丈夫的渔船吗?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了她的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拍打着邻居小屋的门。于是冉娜想起来,打今天傍晚起她就想去看看生病的女邻居。没人照顾她啊!冉娜想,接着便去敲门。听了听,没人回答。

        “寡妇的日子多困难啊!”冉娜站在门前想,“虽然孩子不算多,两个,可是什么事都只有她一个人操心。

        何况又病着!唉,寡妇的日子困难啊!进去看看吧!”

        冉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还是没人回答。

        “喂,大嫂子!”冉娜喊了一声,心想,别是出了什么事吧,便推开了房门。

        破屋子又潮又冷。冉娜把灯举起来,想看看病人在哪儿。头一眼就看见一张床,正对着房门,女邻居静静地,一动不动地仰面躺在床上——只有死了的人才是这个样子。冉娜把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就是她。头往后仰着,那冰冷、发青的脸上呈现着死亡的安静。就在离死了的母亲不远的地方,睡着两个卷发、胖脸蛋的孩子,他们盖着一件破衣服,蜷曲着身子,两个淡黄色的头紧紧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前,还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孩子们的脚,又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盖上。孩子们睡得又甜又香,呼吸均匀而平静。

        冉娜抱起睡着的孩子们的小摇篮,用头巾围上,带回了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把孩子带回家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可能不这样做。

        回到家,她把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急忙把帐子撂下来。她很激动,脸都变白了,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丈夫会说什么呢?”她独自默默地想,“自己五个孩子了,闹着玩的吗?……他会揍我一顿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他会这样?不会!嗳,这样倒更好!……上帝啊,我干嘛做这件事呢?……现在,我怎么当面对他说呢?……”冉娜沉思着,久久地默坐在床前。

        突然屋门大开,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里。“冉娜,我回来了!”一个身材高大,面孔黝黑的渔夫,身后拖着一张湿漉漉的撕破了的渔网,边说边进了屋。

        “啊,是你!”冉娜说了一句话就停住了,不敢抬头看丈夫。

        “瞧这一个晚上,真可怕!”

        “是呀,天气真坏!鱼打得怎样?”

        “糟透了,简直糟透了!什么也没打着,还把网给撕破了。嗨,真倒霉!告诉你说,像这样的夜晚我大概从来没有碰到过。还打鱼呢?活着回来就谢天谢地了!……天气真够呛,可有什么办法呢!”

        夫妇俩都不做声了。

        “你知道吗,”冉娜说,“女邻居西蒙死了。”

        “是吗?”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可能昨天就死了。唉,死得真痛苦。一定放心不下孩子,不知心里多难受啊!两个孩子,都还是小不点儿,一个还不会说话,一个刚会爬……”冉娜不做声了。渔夫皱起了眉头,神情变得认真而忧虑。

        “嗯,是个问题!”渔夫说着搔了搔后脑勺。“你看怎么办?我看抱过来吧,要不然孩子醒来看到死去的母亲会是什么情景?对,就这样,想个法子抱过来!快点去呀!”

        可是,冉娜一动也不动。

        “你怎么,不愿意吗?你怎么啦,冉娜?”

        “他们已经在这儿了!”冉娜说着掀开了帐子。

    1. (1) 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冉娜的形象。
    2. (2) 请分析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 (3) 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小说题目“穷人”的含义。
    4. (4) 从第⑩段文字中,就内容方面设计一个有助于理解本文的问题,并提供答案。
    5. (5) 冉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家很穷,夫妻俩拼命干活,也只能勉强度日,但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请你推测冉娜当时的内心活动。
三、<b >作文(50分)</b>
  • 10. 绿叶陪伴着红花,无怨无悔;星星陪伴着月亮,不离不弃,回望成长的路上,有多少人陪伴着我们,给过我们多少温暖、感动与希望,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