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浙江省湖州市七校联考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卷历史与社会...

更新时间:2017-05-10 浏览次数:715 类型:中考模拟
一、<b>单项选择题 </b>
  • 1. 2016年,第31届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这与公元前776年在希腊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相隔多少年(    )

    A . 2791年 B . 2792年 C . 2793年 D . 2794年
  • 2. 2014年12月26日,兰州到乌鲁木齐高速列车全线开通,兰新高铁是世界上一次性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该铁路沿途能欣赏到的景观是(    )

    A . 河网密布 B . 杏花烟雨 C . 麦浪滚滚 D . 黄沙广布
  • 3.

    下列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能够反映石家庄地区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4.

    “一带一路”区域涵盖约44亿人口。这些人 (    )

    A . 分布遍及七个大洲 B . 均居住在高原地区 C . 节日多到寺庙拜佛 D . 生活方式各具特色
  • 5.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

    A . 主张君主立宪 B . 主张权利平等 C . 抨击天主教会 D . 取消君主制
  • 6.

    读图,对中国相关朝代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 . a、c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 B . b、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C . b朝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关系融洽 D . 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
  • 7.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

    A .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 . 兵民是胜利之本 C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8.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摘自《长征组歌》。你认为“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原因是(   )

    A . 准备北上抗日 B .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C . 是红军的一种战略战术 D . 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 9. 下图图片资料取自二战期间一份重要的文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份文件的名称是《联合国家宣言》   ②文件中的台湾被日本所窃源于甲午战争

    ③该文件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④文件签署有利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10. “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它国家的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  )

    ①爆发的标志是攻占巴士底狱            ②主要领导人有罗伯斯庇尔

    ③转折点是萨拉托加大捷                 ④颁布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二、<b>非选择题</b>
  • 11.

    都江堰是我国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部分引流向东侧,让成都平原的南部不再受水患困扰,北部又免于干旱之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甲是高原, 乙是(河流 ),丙是(直辖市), 丁的经纬度位置:

    2. (2) 结合材料分析岷江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

    3. (3) 四川谚语“天府美自古堰来”,观察都江堰的修建位置,说说其中蕴含了什么道理?

  • 12. 材料一:“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在1870年曾断言:30年后日本会兴旺起来,中国会更加衰弱下去。根据就是日本使节到欧洲,注意的是讲求政法,兴办工商,研究学术。而中国人到欧洲则是忙于探询军火的价钱和何种军舰装备精良。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了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分道扬镳。

    1. (1) 根据材料一二判断,当时中日两国分别开展了什么运动?

    2. (2) 从背景和内容角度说说这两次运动有何共同之处?

    3. (3) 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分道扬镳”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