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19-06-18 浏览次数:276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b>
  • 1. (2016九下·衡阳期中) “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水稻和粟的种植是远古人类生活史上史无前例的飞跃。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远古居民分别是什么人吗?(   )

    A . 元谋人和北京人 B . 元谋人和半坡人 C .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D . 河姆渡人和北京人
  • 2.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得用。”这段材料反映了(    )
    A . 秦朝百姓以金玉为印 B . 秦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C . 秦朝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 . 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 3. (2017·苏州模拟) 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 .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 .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D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 4.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封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材料表明设立军机处的主要影响是(  )
    A . 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B . 清朝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 C . 军机处官员完全是平庸之辈 D . 军机大臣对皇权形成了制约
  • 5. 1770年—1840年间,英国工人的日平均生产率约提高了20倍,棉纺工人的生产率高于手纺工人的266倍。这说明了工业革命的哪一重要影响(    )
    A .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 . 调动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C . 现代大工厂制度的出现 D . 引起了人类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 6. 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 B . 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 . 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 . 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 7. (2015八上·南京期末)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 .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C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 .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 8. (2019·徐闻模拟) 1947年夏,毛泽东在听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后,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
    A . 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B . 大决战开始了 C . 解放战争打响了 D .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 9. (2017七下·荣成期中) 名字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下列搭配有误的是(    )

    A . 1951年——张援朝 B . 1953年——杨跃进 C . 1967年——王文革 D . 1980年——李开放
  • 10. (2019·丰顺模拟) 对照1978年与1982年安徽农业生产发展情况比较表,你认为,农业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粮食总产量(亿千千克)

    农业人口均占有粮食量(千克)

    农民人均收入(元)

    1978年

    74.13

    314.5

    113.3

    1982年

    96.65

    350.0

    157.7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B .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 . 对外开放格局最终形成
  • 11. 一战前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繁荣的局面,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下列对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繁荣”的原因表述错误的是(    )
    A . 辛亥革命的胜利,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B .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振兴工商的措施,激发投资热情 C . 一战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 D . 近代民族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其中钢铁行业发展最为迅速
  • 12. 2001年,________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
    A . 北京 B . 上海 C . 广州 D . 海南
  •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提到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  )
    A . 印度文明 B . 希腊文明 C . 古巴比伦文明 D . 埃及文明
  • 14. (2019·南通模拟) “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起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这一事件是指(    )
    A . 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B . 攻占巴黎 C . 攻占巴士底狱 D .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 15. 近代欧美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尽相同,其中俄国和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A . 发动对外战争 B . 资产阶级革命 C .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D . 武装斗争
  • 16. (2019·雷州模拟)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初期的英国,你无法享受到的生活方式是(   )

    A . 穿印度的棉衣 B . 打电话聊天 C . 吃美洲产的玉米 D . 喝中国产的茶叶
  • 17. (2018九上·东台月考) 有人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总结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几个历程。其中“由理想到现实”指的是(    )
    A .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 巴黎公社建立 C . 十月革命胜利 D . 新中国成立
  • 18. (2019·雷州模拟) 以一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
    A .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B . 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 . 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 . 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 19. 以下三幅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仔细观察,排列其出现的先后顺序(    )

    A .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 ③①② D . ③②①
  • 20. (2019·徐闻模拟) 通过国家间的经济政治联盟达成区域和平,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一项重大尝试。二战后,这一“尝试”的典型事例是(    )
    A .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B .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C . 欧洲联盟的建立 D . 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
二、<b >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30分)</b>
  • 21.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我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今天,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我相信,只要13亿多中国人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创造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8.3.20)

    1.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对统治者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他对理想社会的设计有何特点?而在治国实践中,统治者逐步执行怎样的治国思想?
    2. (2) 说说材料中的科技成果在宋元时期有何创新之处?四大发明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试举一例来论证。
    3. (3) 楚辞、汉赋不仅是中国人民创作的伟大文艺作品,也成为开启湖湘文化的源头。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湖湘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哪项措施直接推动唐诗不断繁荣?宋词的兴盛适应了哪个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
    4. (4) “孟姜女哭长城”控诉了谁的暴政?其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哪个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类?综上所述,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人民的核心精神。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

    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

    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

    秋收起义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

    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1) 列举出材料一中所包含的四件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 (3) 材料二中“远征”的原因是什么?起止点分别是哪里?
    4. (4) “远征”途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纠正了什么错误?
    5. (5) 我们应该在现实中发扬哪些长征精神?
  • 23. 亚太地区是亚洲地区和太平洋沿岸地区的简称。许多专家认为,21世纪是“亚太世纪”。某校九年级(3)班同学以“亚太地区”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亚太角逐】

    材料一:如图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美国、日本)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材料二:1943年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对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这既是为了准备一个战后组织,也是为了在东方建立稳定和繁荣。”

    ——《科德尔·赫尔回忆录》

    【美日合作】

    材料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日同盟对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确立了对日本的单独占领……日本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把国家的工作重心完全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接受了“美主日从”的美日同盟,确立了“以美日关系为基石”的外交与安全政策。

    ——龙本宁《二战后的美日关系》

    【当今局势】

    材料四:“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

    ——美国国防部《东亚一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1. (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美日争夺的重点地区在哪里?华盛顿会议上《九国公约》的签订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什么反响?
    2. (2) 哪一文件的签署推动中、美两国“联合作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文件签署的背景。美国承认中国为“主要大国”是基于中国对世界作出了什么贡献?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美日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4. (4) 指出材料四中美国的战略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5. (5)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亚太局势,就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谈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