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19-04-12 浏览次数:37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7七上·滨州月考) 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
    A . 夏人后裔 B . 商代遗民 C . 周朝百姓 D . 少数民族
  • 2. 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
    A . 人性本善 B . 民贵君轻 C . 舍生取义 D . 得道者多助
  • 3. 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
    A . 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 .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 . 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 . 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 4. 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 . 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 . 繁荣思想文化 C . 扩大地方权力 D . 强化大一统
  • 5. (2017七上·沛县月考)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A . 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B . 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C . 文化传播者的坚韧 D . 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
  • 6. 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

    地区时间

    北方

    南方

    宋初

    人口100多万户

    人口230多方户

    北宋

    贡献财政收入20%

    贡献财政收入80%

    南宋

    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A . 人口大量南迁 B . 宋朝社会生活 C . 经济中心南移 D . 苏杭生活富足
  • 7.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上述诗句反映了一位将领抵御外侮、维护国家安定的抱负。与此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
    A . 戚继光抗倭 B . 雅克萨之战 C .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 郑和下西洋
  • 8.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
    A . 保证了决策机密 B . 强化了专制皇权 C .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 适应了军务需要
  • 9. 刘亚洲上将指出:“甲午一役,是民族之哀,民族之痛,但我认为,它同时还是民族之幸。因为在这场战争之后,一个奇妙的瞬间诞生了。在这个瞬间里,历史向古老的中国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作者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  )
    A . 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 .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 促使仁人志士开始进行制度探索 D . 促使中国认清其所处的国际地位
  • 10. (2018·河南)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
    A . 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 .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 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 D . 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 11. 李大钊认为写作要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能反映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的是(  )
    A . 首倡使用白话文 B . 呼吁并推动维新变法 C . 大力兴办新式学堂 D . 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 12. 北京学生发动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萃孝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  )
    A . 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 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 C . 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 D . 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
  • 13. (2017·湛江模拟)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 .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C . 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 . 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 14. (2016八上·相城期末)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燃烧的结果是(    )

    A .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B .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 . 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 .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 15. 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 . 百团大战 B . 平型关战役 C . 五井战役 D . 台儿庄战役
  • 16. 邱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责,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这材料直接反映了(  )
    A .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 . 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 C . 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 .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17. (2016八上·河东期末)

    下面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过程 C . 抗日战争的主要进程 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 18. (2017九上·南雄月考)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
    A . 全境解放 B . 社会主义 C . 国家富强 D . 民族独立
  • 19. 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5

    26.5

    12.5

    A . 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 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 . 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 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 20. 《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1949年12月,毛泽东受邀访问苏联,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他对身边的陪同者说到:“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  )
    A . “文化大革命”时期 B . “大跃进”时期 C . 人民公社化时期 D . “一五”计划时期
  • 21. 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 . 必须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B . “人家封锁我们”,给中国带来困难 C . 新中国成立后,曾“闭关自守” D .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 22. (2018八下·来宾期末)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 . 两岸关系的发展 D . 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 23. (2018·泰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 . 三民主义 B . 一个中国 C . 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 . 军事力量强大
  • 24. 下图是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来头像图片,图片的左上角写有这样一句话:“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美国人之所以给图片加上这句话是基于(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 .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D .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 25. 如下图是1949年﹣1999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是(  )

    A . 万隆会议的召开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中美关系正常化 D . 经济特区的创立
二、综合题
  • 2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在隋唐发明印刷术的基础上,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其“板印刷,一板已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而且原材料消耗大为降低。元朝时,王祯又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了排字“转盘”。

    ——摘编自黄悦翎、匡导球:《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等

    材料三: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的前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宋词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活字印刷术具有什么优点?
    3. (3) 据材料三,指出作者认为中国“技术进步停滞”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对外关系政策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4. (4) 请根据材料四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 2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材料三: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灬…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

    材料四: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道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

    ——毛泽东《两个中国之命运年4月23日》

    1. (1) 材料一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中体现在哪部著作里?结合材料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有哪些?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的具体成果。
    3. (3) 材料三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 (4) 材料四会议的胜利召开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28.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4月)

    材料二: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524

    20370

    10230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人(元)

    343.4

    1826

    7073

    2862

    材料三: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四: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章程》(2017年10月24日通过)

    1. (1) 根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另一条新道路”指的是什么?“新道路”的实施使生产资料所有制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二反映出:1978年后,尤其是在1992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这应得益于1978年和199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两次重大会议。这两次会议在经济方面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3. (3) 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提出的“我们要埋头苦干”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这一谈话的影响。
    4. (4) 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