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临洮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19-04-30 浏览次数:32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2017八上·梅江月考) 我们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
    A . 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 B .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 . 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D . 中国战败了
  • 2. 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

    A . 戚继光 B . 郑成功 C . 关天培 D . 林则徐
  • 3. 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一些先进分子梦想有西方的政治制度。下列哪些探索活动是为条了实现这一梦想(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4. 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的“更多好处”是指(    )
    A . 割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B . 俄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C .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 . 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
  • 5. (2018·孝感) 下图中几位人物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    )

    A . 中国同盟会会员 B . 新文化运动主将 C . 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 D . 中国共产党党员
  • 6.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
    A . 鸦片战争 B . 五四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7. 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一二八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 8.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    )
    A . 台儿庄战役 B . 平型关大捷 C . 百团大战 D . 万家岭大捷
  • 9.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
    A . 山东解放区 B . 中原解放区 C . 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D . 大别山根据地
  • 10. 年代尺是记录历史年代所发生大事的记录工具。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近代史部分大事件年代尺,对其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鸦片战争结束 B . ②火烧圆明园 C . ④维新变法运动 D . ⑥成立中华民国
  • 11. 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下列关于该“革命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 B . 其机关刊物是《新青年》 C . 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D . 在1905年成立于东京
  • 12. (2016八上·徐州期末)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

    A . 中共一大召开 B . 国民党一大召开 C . 黄埔军校建立 D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13. 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的重要城市是(     )
    A . 太原 B . 长沙 C . 延安 D . 台儿庄
  • 14. 鉴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发言中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次会议是指(    )
    A . 中共“一大” B . 八七会议 C . 中共“八大” D . 遵义会议
  • 15. 中国改用公历纪年开始于(    )
    A . 1898年 B . 1901年 C . 1911年 D . 1912年
  • 16. “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这里的“他”是(    )
    A . 陈独秀 B . 李大钊 C . 董必武 D . 鲁迅
  • 17. (2016九下·临沂期中)

    下图中的建筑物位于沈阳北郊柳条湖地区,它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与该建筑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七七事变 B . 九一八事变 C . 西安事变 D . 南京大屠杀
  • 18. 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该新闻报道的事件应是(    )
    A . 黄埔军校的建立 B . 百日维新 C . 重庆谈判 D . 西安事变
二、读图题<b></b>
  • 19.

     

    1. (1) 请写出A、B两图片相关的重大会议。这两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各有什么重大意义?
    2. (2) 根据C图的信息,中国当时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有什么意义?(2分)
三、材料分析题
  • 20.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材料三:周恩来曾经说过:“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1. (1) 材料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 “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为什么“黑暗依旧”? “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 (2) 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3. (3) 材料三中两个“天安门”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 21. 材料一:“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蒋介石致毛泽东电(1945年8月14日),《重庆谈判资料》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材料四: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国共双方在重庆签订了什么文件?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2. (2) 材料二的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什么?
    3. (3) 材料三中“三个战役”分别指哪些战役?
    4. (4) 材料四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
四、问答题
  • 22.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等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第一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2. (2) “星火燎原”意味着中国革命创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从哪里开始兴起的?
  • 23.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 (2) 在南京成立的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是什么?
    3. (3) 列举南京“见证近代中国饱受劫难”的一个典型历史事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