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市统测文综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8-11-12 浏览次数:287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夏商时期,都、邑的数量很少,到了周朝则数量大增,呈现出星罗棋布的状态。商代的甲骨文目前仅集中出现于殷墟一地,而周朝的青铜器铭文则遍布四面八方。材料可反映出周朝文明的特点是(  )

    A . 开放扩散 B . 等级森严 C . 贵贱有序 D . 自成体系
  • 2. 中国古代某一赋税制度改革,其主要内容:量出制入;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但丁额不废;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垦田数为准,分别按照垦田而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户以户等纳钱,以田亩纳米粟。此改革(  )

    A .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适应土地占有状况的变化 C . 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D . 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 3. 钱穆评价某一朝代的社会阶层流动:“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此现象(  )

    A . 以诗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B . 促进民族融合高潮到来 C . 促使庶族地主开始崛起 D . 使平民阶层影响力上升
  • 4. 1740年,中国1两银换800文铜钱,而到1828年时,1两银在直隶值2500文铜钱,在山东值2600文铜钱。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  )

    A .  正常贸易持续入超 B . 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C . 鸦片走私无法禁绝 D . 商品市场普遍萎缩
  • 5. 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拒绝前去救援受敌攻击的福建水师;甲午战争期间,北洋水师抗击日本海军时,南洋水师保持中立,材料说明此时期(  )

    A . 部分洋务官员视水师为个人私产 B . 清政府已经丧失军事指挥的权力 C . 地方自强势力与清政府分庭抗礼 D . 新兴汉族地方割据集团逐步形成
  • 6.

    下列属于1926年国民政府出兵北伐路线图(局部)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7. 1940年初.毛泽东撰文指出:我们高举新三民主义的旗帜,其关键在于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内涵。这一表述反映当时(  )

    A .  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巨变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稳定发展 C . 国内抗战形势发生较大变化 D . 党派政权之争大于民族利益
  • 8.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1980年、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分别为304.77万吨、320.56万吨、407.31万吨,油料产量分别为5.21万吨、7.69万吨、11.91万吨。这反映了此时的中国(  )

    A . 市场经济己取代计划经济 B . 农村经济改革成效明显 C . 城市改革促进了农业发展 D . 城乡经济交流稳步发展
  • 9. 罗马最早的成文法是公元前五世纪中期制定的“十二铜表法”,它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十二铜表法” (  )

    A . 使贵族丧失法律解释权 B . 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 C . 提高了平民的法律地位 D . 实现了量刑定罪的公正
  • 10. 1835年,德意志第一条铁路正式建成通车,随后在整个德意志境内掀起一股铁路建设高潮,1843年莱茵铁路全线告通。当时德意志铁路建设速度之快、投资增长之巨,以及铁路事业的兴旺发达,均名列欧洲大陆之首。材料反映此时期德意志(  )

    A .  经济发展己跃居欧洲之首 B . 铁路建设促进工业革命进程 C . 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发展 D . 统一民族国家市场已经形成
  • 11. 有学者认为“在斯大林模式形成期间,苏联用强制手段确立了国家对农民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该机制(  )

    A .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 B .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实现了稳定的社会过渡 D . 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支持
  • 12. 1948年10月在保守党年会上,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而英国恰恰居于三环的交接点,起着重要作用。三环外交(  )

    A . 均符合保守党工党的利益 B . 使英国成为欧洲合作领袖 C . 维持了英联邦的殖民体系 D . 使英因居于欧洲国家之首
二、主观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的京师与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负责对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京师的左右厢店宅务,设“勾当店宅务”一员,“勾押官”各三四员,“掠房钱亲事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另有“修造指挥”各五百人。店宅务的账目管理非常周密、严格。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薄多达二十八种,包括旧管入库薄、月纳薄、赁薄、欠钱薄、新旧界倒塌屋薄等。由于店宅务公屋具有廉租房性质,政府对租货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应监官、典押公文人员、作匠之类,在京管辖两务官吏,不得承赁官宅、舍屋、地段、违者杖一百以上。”在京城拥有房产的市民,也不得承租汴京店宅务的公屋。

    ——摘编自吴钧《宋朝的廉租房制度堪称完备》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美国的一大特色是通过立法保障来实施各项措施,《住房法》 规定政府必须为低收入者提供较低租金住房,其租金一般不到私有住房租金的一半。而英国则是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货款,实行货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杨鹏《廉住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廉住房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推行廉租房制度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上述举措对我国改善居民住房问题的启示.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洪秀全(1814年-1864年),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主张建立“天下为公”的盛世。他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也反对列强侵略。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称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自尽,太平天国在他去世后不久覆亡。

    孙中山(1866年-1925年),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高举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

    ——文字材料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等


    1. (1)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直督袁世凯基于废科举,广学育才,才能“内定国势,外服强邻,转危为安”的思想认识,把创办学堂作为“新政大端”,积极在直隶城乡推行新学事业。1902年设立直隶学校司,作为督办全省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关,下设专门教育.普通教育和编译3处,同时。1905年袁世凯组织人员分期分批赴日本考察学务,每批考察时间为4个月。袁世凯亲自捐款2万金,借以表率群僚。张之洞为原籍南皮县捐学资2.7万余两,嘉惠乡梓,经袁世凯奏准给予慈禧和光绪所书匾额各一方。新旧学制交替之际,仅知“子曰诗云”的塾师显然无法胜任声光电化之学。为解决师资问题,袁世凯大力创办师范学堂。

    ——摘偏自徐永志《中国近现代政治社会史论》

    1. (1) 根据材料,概括袁世凯在直隶推行新学事业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袁世凯在直隶推行的新学事业。

  • 16.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相继兴起为数众多的抗日义勇军,揭开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后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中共中央多次发表宣言,号召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中国工农商学兵各界民众团体和知名人士,纷扮发表通电,抗议日本的侵略暴行,要求国民党政府抗日。上海、北平、南京、天津、北平、汉口、青岛、长沙、重庆、桂林、汕头等城市的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也都以集会请愿、募集捐款、禁售日货等形式,掀起抗日爱国运动的热潮。许多城市开展抵制日货的活动,沉重打击日本的经济侵略。1935年北平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平津学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专召,纷纷组织南下宣传团,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高潮。

    ——摘编自张宪文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1931-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1-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1910年)出生于贵族家庭,但他同情农奴,在自己的领地上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尝试。他喜欢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他的创作总是以自传性的人物作为主人公,对社会制度、法律、宗教、婚姻、道德及人类命运和前途等重大问题进行严肃思考。他的创作被认为是‘可怕的真实”、“极度的真实”、“惊人的真实”, 他描写的人物、景物,甚至细节大都有现实的基础。他善于捕捉心灵中转瞬及逝的思想感情和意念,善于发掘内心深处难以捉摸的、微妙的意识。在人物塑造方面,注意描写人物多方面的性格,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摘编自杨正先《托尔斯泰研究》

    1. (1) 根据材料,指出列夫·托尔斯泰文学创作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夫·托尔斯泰文学创作特点产生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