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19-02-16 浏览次数:36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下面内容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 .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 . 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 . 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 . 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 2. 中国近代史上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署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这个人物是(     )

    A . 曾国藩 B . 李鸿章 C . 左宗棠 D . 张之洞
  • 3. (2018·北京)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

    A . 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C .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 . 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4. 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

        为走救国之路,___①___再次上书;不做亡国之君,___②___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___③___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___④___慷慨就义。

    A . B . C . D .
  • 5.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
    A . 民国十二年 B . 民国十三年 C . 民国十四年 D . 民国十五年
  • 6. 回首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漫长的探索,下列符合探索的先后顺序的是(  )
    A . 技术——思想——制度 B . 技术——制度——思想 C . 制度——思想——技术 D . 思想——技术——制度
  • 7.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十四年”开始的标志(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 8. 1927年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多事之秋。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这一年的是(  )
    A . 南昌起义 B . 北伐战争 C . 国民革命失败 D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9. 古城南京是中国历史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  )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日军大屠杀  ④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0. 下图为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34年至1937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下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 .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B . 五四运动的发生 C . 抗日战争的爆发 D . 北伐战争的影响
  • 11. 标志着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事件是(  )
    A .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B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 . 南京伪国民政府的建立 D . 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 12. 每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最强音”。1924—1927年期间的“时代最强音”是(  )
    A . 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B . 国共合作,一致抗日 C . 打倒列强,驱除军阀 D . 打到南京,解放全国
  •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的名称,它反映了特定的时代特征,具有不同的历史内涵。下列军队名称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③①② D . ②③①
  • 14.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  )
    A . 长沙会战 B . 皖南事变 C . 一二•九运动 D . 广州、武汉失陷
  • 15. 枣宜会战中,为抗日壮烈殉国的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是(  )
    A . 杨靖宇 B . 赵登禹 C . 张自忠 D . 左权
  • 16.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其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A . 中原解放区 B . 东北解放区 C . 陕北解放区 D . 山东解放区
  • 17. 一张旧报纸上有如下报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与该报道相关的事件是(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 18.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下列诗词能够诠释右图历史事件的是(  )

    A .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 . 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D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19.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
    A . 实业救国 B . 民主共和 C . 民主科学 D . 变法图强
  • 20. 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列描述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A . 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B . 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C . 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D . 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二、非选择题
  • 21. 国共两党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经历了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到今天两党联系进一步加强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民革命首合作】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

    【合作破裂遭外敌】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同仇敌忾御外侮】

    材料三: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材料四:

    【再次较量定输赢】

    材料五: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1. (1) 材料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在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哪个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3. (3) 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的含义是什么?材料四中两次战役的指挥者分别是谁?
    4. (4)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发生于何时?(年月日)
    5. (5) 从以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及其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 22.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探索之先】

    材料一: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一一《上海县竹枝词》

    【寻共和之路】

    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启思想之门】

    材料三: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1. (1) 材料所说的“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与“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有关的战争是什么?写出名称和起止时间。
    2. (2) 促成“民国”建立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为何说该事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3. (3) 材料三中的“这场思想革命”发生在哪一年?倡导者是谁?
    4. (4) 材料中的“它”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谁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来宣传马克思主义?
  • 23.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走向复兴的辉煌乐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危急关头的抉择】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革命道路的探索】

    材料二: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介石、唐生智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他强调:党中央“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转战陕北的谋略】

    材料三:我们在______住了十几年……现在一有战争就走,怎么对得起老百姓?所以,我决定和陕北老百姓一起……我不离开陕北,还有一个理由,现在有几个解放区刚刚夺得主动,如果蒋介石把胡宗南投入别的战场,那里就会增加困难。中央留在这里,蒋介石就会多下些本钱。这样,咱们负担重些,就能把敌人拖住,不让他走,最后还要消灭他。

    ——选自毛泽东的讲话

    材料四: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任务》

    1. (1) 图片再现历史。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哪一幅图所再现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这此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图三的这次会议上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某次会议”是哪次会议?请写出这次会议决定发动的起义名称。
    3. (3) 请把材料三中空格处补充完整。请列举一例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重点进攻的战役名称。
    4. (4) 材料中“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5. (5) 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曲折、艰辛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