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江西省吉安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更新时间:2017-04-14 浏览次数:500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2016高二下·平安期中) 合理利用燃料减小污染符合“绿色奥运”理念,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燃冰”是将水变为油的新型燃料 B . 氢气是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的燃料 C . 乙醇是比汽油更环保、不可再生的燃料 D . 石油和煤是工厂经常使用的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 2. 容器体积不变时,对于合成氨的反应,下列状态达平衡的是(   )
    A . 氮气和氢气不再发生反应时的状态 B . 体系中的总压强不变时的状态 C . 氮气的浓度与氢气的浓度之比为1:3时 D . 混合物的密度保持不变时的状态
  • 3. 某温度下,将2mol A和3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C(g)+D(g),5min后达到平衡.已知该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1,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   )
    A . a=3 B . a=2 C . B的转化率为40% D . B的转化率为60%
  • 4. 可逆反应A+B(s)⇌C达到平衡后,无论加压或降温.B的转化率都增大,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A为气体,C为固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 A为固体,C为气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 . A为气体,C为固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 . C均为气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5. 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 N2H4(g)+ O2(g)= N2(g)+H2O(g)△H=+267kJ•mol1 B . 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1 C . 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1 D . N2H4(g)+O2(g)=N2(g)+2H2O(l)△H=﹣133.5kJ•mol1
  • 6. 下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 减压 B . 加大X的投入量 C . 升高温度 D . 减小体积
  • 7. 已知中和热的数值是57.3kJ•mol1 . 下列物质反应时,产生57.3kJ热量的是(   )
    A . 稀HCl和稀NaOH B . 1.0 mol•L1 HCl和1.0 mol•L1 NaOH C . 500 mL 2.0 mol•L1 HCl和500 mL2.0 mol•L1 NaOH D . 500 mL 2.0 mol•L1 H2SO4和500 mL 2.0 mol•L1 Ba(OH)2
  • 8. (2015高二上·大方期末) 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lo1﹣1411.0kJ•mlo1和﹣1366.8kJ•mlo1 , 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
    A . ﹣44.2kJ•mol1 B . +44.2kJ•mol1 C . ﹣330kJ•mol1 D . +330kJ•mol1
  • 9. 下列反应中反应物键能总和高于生成物键能总和的是(   )
    A .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 乙醇的燃烧 C .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 氧化钙与水反应
  • 10.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甲连接好线路后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乙连接好线路后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NaCl是非电解质 B . NaCl溶液是电解质 C . NaCl是弱电解质 D . 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 11. (2017高二上·湖北期中) 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2.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跟B反应生成C,反应速率v(A)、v(B)、v(C)之间存在以下关系:v(B)=3v(A),v(c)=2v(A),3v(C)=2v(B)则该反应可以表示为(   )
    A . A+B⇌C B . 2A+2B⇌3C C . A+3B⇌2C D . 3A+B⇌2C
  • 13. 在一密闭烧瓶中,在25℃时存在着平衡:2NO2⇌N2O4(正反应放热).把烧瓶置于100℃的水中,则下列几项性质中不会改变的是(   )

    ①颜色;②平均分子量;③质量;④压强;⑤密度.

    A . ①和③ B . ②和④ C . ④和⑤ D . ③和⑤
  • 14. (2016高二上·六安期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 . 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或不变 C . △H<0、△S<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D . △H>0、△S<0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5℃、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B . 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C . 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 D . 弱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 16.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反应的热效应△H1>△H2 B . 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 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 . 在25℃、101 kPa时,1克H2完全燃烧生成H2O放出热量142.9kJ.2H2O(1)=2H2(g)+O2(g)△H=﹣571.6kJ•mol1 D . 稀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均为:H++OH=H2O△H=﹣57.3kJ•mol1
二、<b >非选择题</b>
  • 17. 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物质燃烧    ②炸药爆炸    ③酸碱中和反应   ④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

    ⑤食物因氧化而腐败 ⑥Ba(OH)2•8H2O与NH4Cl反应  ⑦铁粉与稀盐酸反应.

  • 18. 书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 (1) 使氯气和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氯化氢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是放热反应,当1mol氯气参与反应时释放145kJ的热量,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2. (2) 已知拆开1molH﹣H、1molN﹣H、1molN≡N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
    3. (3) 炭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g)和标准状况下22.4LH2(g)吸收131.5kJ的热量,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
    1. (1) 实验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0.5mol•L1盐酸、0.55mol•L1NaOH溶液,实验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
    2. (2) 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填“能”或“否”),其原因是
    3. (3) 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用品

      溶液温度

      中和热

      t1

      t2

      H

      50 mL0.55 mol•L1NaOH溶液

      20℃

      23.3℃

      50 mL0.5 mol•L1HCl溶液

      50 mL0.55 mol•L1NaOH溶液

      20℃

      23.5℃

      50 mL0.5 mol•L1HCl溶液

      已知:Q=cm(t2﹣t1),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J•℃1•g1 , 各物质的密度均为1g•cm3

      ①计算完成上表△H=(保留2位小数).

      ②根据实验结果写出NaOH溶液与HCl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 (4) 若用KOH代替NaOH,对测定结果(填“有”或“无”)影响;若用醋酸代替HCl做实验,对测定结果填“有”或“无”)影响.
  • 20. 铁和铝是两种重要的金属,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有着各自的性质.在一定温度下,氧化铁可以与CO发生反应:Fe2O3(s)+3CO(g)⇌2Fe(s)+3CO2(g),请用上述反应中某种气体的有关物理量来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①
  • 21. 某化学反应 2A⇌B+D 在四个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0

    10

    20

    30

    40

    50

    60

    1

    800℃

    1.0

    0.8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

    C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

    C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20℃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 (1) 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min内的平均速率为 mol/(L.min)
    2. (2) 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mol/L,反应经20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 (3) 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υ3 , 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υ1 , 则υ3υ1(填“<“,“=“,“>“),且C3 1.0mol/L (填“<“,“>“或“=“).
    4. (4) 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
  • 22.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 (2) 该反应为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 (3) 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3c(CO2)•c(H2)=5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4. (4) 830℃时,向该容器中加入1L CO2与1L H2 , 平衡时CO2的体积分数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