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更新时间:2019-03-16 浏览次数:180 类型:单元试卷
一、<b >语言积累及运用</b>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liè)    诬(miè)     蛮(héng) B . (jié)    干(shì)     木乃(yī) C . 势(qū)     择(jué)     丰(shuò) D . (jùn)    绕(yíng)    蓝(zhàn)
  • 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卑鄙无耻    挑拨离间    光名正大    制造恐怖 B . 虚心坦怀    滩头讲演    舐干血迹    人溺己溺 C . 强词夺理    狗皮高药    招摇撞骗    激光照排 D . 分崩离析    暴风骤雨    误入岐途    朝气蓬勃
  • 3.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 B . 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虽然还活着,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几千年。 C . 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就是发现电子的人)。 D . 古老的赫尔维蒂联邦最高委员会及其尊敬的主席、深得人类挚爱的瓦莱州派出的首席代表、这座美丽而又好客的城市的领导们、远近闻名的歌手,以及历经千挑万选、朝气蓬勃的体操团队,齐聚于此地……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取代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新业务的探索。 B . 北京大学写给2017年自主招生初审未通过考生的一封信,让无数人感到了一所大学的精神和情怀。 C . 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 D . 临沂市政府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2017年初,双岭高架路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东西方向的交通问题。
  • 5.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最后一次讲演》是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留给世人的绝响,他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感天动地。 B . 丁肇中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曾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 C .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的作者王选凭其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而被誉为“当代毕舁”,并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D . 顾拜旦是希腊著名教育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曾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设计了奥运会会徽、会旗,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 6. 古诗默写。
    1. (1) 《诗经·邶风·式微》中用质问的语气表达劳动者天黑了还要在露中劳作的悲愤之情的诗句是:
    2. (2) 《诗经·郑风·子衿》中表达女主人公因陷于深深的思念之中,渴望与恋人相见而感慨的诗句是:
    3. (3)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勉友人不要为离别伤感而应当坦然豁达、奋发有为的诗句是:
    4. (4)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委婉地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张丞相的举荐而出仕的诗句是:
二、<b >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b>
  • 7. 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某校八年(3)班将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请简要写出本次主题班会的意义。
    2. (2) 请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3. (3) 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环节。

      环节一:开场白

      环节二:

      环节三:

      环节四:小组辩论会

      环节五:家长代表发言

      环节六:

    4. (4) 如果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被老师发现并制止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
三、<b >阅读理解与欣赏</b>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①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竞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②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③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

        ④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⑤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⑥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

        ⑦“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

        ⑧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⑨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⑩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⑪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

        ⑫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⑬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1. (1) 下列对这篇讲演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篇讲演,揭露并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法西斯暴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真理。 B . 这篇讲演,表现了讲演者闻一多先生不畏强暴、坚持正义、视死如归的英勇斗争精神,以及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 . 这篇讲演,在用语的感情色彩上,表明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说到李公朴, 语气热情,满怀崇敬;谈到人民,语气洋溢着激情;斥责敌人,语气严厉尖锐,充满蔑视。 D . 这篇讲演,交替使用长句和短句,并与排比、反复、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更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讲演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2. (2)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句话中两个“李公朴”的含义相同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3) 赏析下列语句。

      ①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②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4. (4) 闻一多先生在这篇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这是为什么?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毕业赠言

    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 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4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 (1) 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什么?作者这样认为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 (2) 全文思路清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语句,以显现全文的思路。

      提出赠言→→表达希望与祝愿

    3. (3) 细读选文第③⑤段,然后回答问题。

      ①这一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②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就“做学问”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4. (4) 作者在第④段中连用两个“凡是”和两个“自然”强调了什么观点?
    5. (5) 请给第⑤自然段另外再补充一个事例论据。(50字以内)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韩信拜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 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上:指汉王刘邦。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做哪种抉择了。③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信何等已数言上

      ②诸将亡者以十

      ③王必欲长汉中

      ④王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②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

    3.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 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 .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 . 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4. (4) 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哪些?
四、<b >作文练笔与展示</b>
  • 11. “良言好话”指有益的话。比如师生间交心的话,家人间关切的话,朋友问规劝的话,陌生人宽容的话,书本上警策的话……好话还得好好说,长话可以短说,直白的话可以含蓄地说,严肃的话可以轻松地说……说好话,好好说话,都会让人如沐春风。

    请以“良言如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