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人教版 /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 免疫调节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同步训练

更新时间:2015-09-29 浏览次数:94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血浆和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 .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可以有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参与 C . 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D . 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侵入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 2. 在人类与埃博拉病毒的斗争中,有科研人员尝试将病毒引诱到人体的“陷阱细胞"中。例如:HIV通过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入侵到T细胞,给艾滋病患者注射适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此细胞中无法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所以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HIV入侵到T细胞可刺激T细胞产生多种蛋白质,促进T细胞分裂 B . 红细胞死亡后被吞噬细胞清除的过程是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C . T 细胞被HIV识别、入侵后可以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D . 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被HIV入侵后可使人丧失免疫功能
  • 3. 免疫系统是人类抵御疾病的最重要防线,以下各项不属于免疫系统作用的是(    )

    A . 清除人体内衰老、死亡细胞 B . 清除体内变异、恶化细胞 C . 抵御外来细菌、病毒入侵 D . 对进入人体内的有毒物质进行识别与解毒
  • 4.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能引发产生大量淋巴细胞的“非已”标志一定是抗原 B . 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 C . 巨噬细胞发挥作用时,必须有T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参与 D . 两次或更多次的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 5. 下面是有关体液和细胞两种免疫方式的相关实验。将切除胸腺的小鼠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后,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

    输入胸腺淋巴细胞

    输入骨髓

    淋巴细胞

    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实验一

    ×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实验四

    注:√表示输入;×表示不输入;+发生免疫反应;-未发生免疫反应。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一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 B . 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B淋巴细胞 C . 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骨髓产生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 D . 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比,可说明体液免疫比细胞免疫更重要
  • 6. 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lNl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l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人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

    A . 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存在多种抗原受体 B . 效应B细胞中经高尔基体分拣的蛋白质都送到细胞外 C . 辅助性T淋巴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2 D . 巨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和分泌相应的抗体
  • 7. 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    )

    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

    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

    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

    A . 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 B . 反射、体液免疫、激素调节 C . 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 . 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
  • 8. 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 .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2、细胞3、细胞4、细胞5 C . HIV入侵人体后,会感染人体的细胞2 D . 物质a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 9. 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

    ①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浆细胞  ⑥效应T细胞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②③④⑤⑥ C . ②③④⑥ D . ②③⑤⑥
  • 10.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节。该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 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B . 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C . 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病原体失去寄生场所进而被吞噬、消灭 D . 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淋巴因子消灭
  • 11. 人体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 体液大量丧失 B . 非特异性免疫减弱 C . 特异性免疫减弱 D . 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
  • 12. 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

    A . B . C . D .
  • 13. 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

    A . 唾液中的溶菌酶和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B . 胃酸呈强酸性能抑制,杀死细菌和服用小儿麻痹丸 C . 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 D .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预防作用
  • 14. 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感染其它病原体

    ②HIN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⑥HIV在繁殖过程中,利用其RNA和宿主的翻译系统合成病毒自身的蛋白质

    A . ①③⑤ B . ①⑤⑥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⑥
  • 15.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B . 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 . 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 . 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减少
  • 16.

    免疫的对象是外物或“非己”,对于外物,免疫系统坚决消灭,而对于自身的正常细胞则“不予侵犯”,这叫免疫的自身耐受性.如图表示机体对“非己”进行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②细胞能直接促进④细胞的形成 B . 免疫的自身耐受性是因为不同的人细胞表面有不同的MHC C . ③细胞→④细胞表示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①细胞的免疫吞噬、处理过程无特异性 D . 直接注射Y物质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属于被动免疫
  • 17.

    如下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 B . 图甲中细胞②和细胞⑦可以识别抗原 C . 如果图甲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几乎全部丧失 D . 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④增殖分化有关
  • 18. 有关记忆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的抗体 B . 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浆细胞 C . 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效应T细胞 D . 是B细胞或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 19. 如图表示人体内发生的某种特异性免疫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各种免疫细胞,其中能特异性识别1的包括甲、丙、戊、丁 B . 丙→丁、丙→戊以及戊→丁的过程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并且当1的种类不同时,选择表达的基因也存在差异 C . 2作用于1的过程中存在特异性识别,而且1的清除与细胞的凋亡有关 D . 1可以是某些蛋白质,每一次的侵入都可以通过作用于戊,使免疫的速度加快,强度更强
  • 20. 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 .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 . 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短 D . 物质⑦和物质④都是免疫球蛋白,可特异性清除抗原
二、综合题
  • 21. 回答下列有关免疫的问题。

    在细胞免疫中,致敏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致敏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致敏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 (1) 人体内的致敏T细胞可以来自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就是依靠致敏T细胞来杀伤靶细胞。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淋巴细胞分泌的

    2. (2) 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其在效应T细胞内的具体合成部位是。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流入/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图2中的FasL称“死亡因子”,Fas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合成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合成FasL的基因只在致敏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

      ① 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能/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Fas和FasL存在于不同的细胞表面体现了基因的

      ② 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是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③ 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目前,应对排斥的做法主要是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请根据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解决免疫排斥的思路

    3. (3) 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多选)

      A . 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 . 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C . 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致敏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 . 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 22.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病因是由于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如图为艾滋病感染者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艾滋病是一种病。被HIV病毒侵染的T淋巴细胞产生于骨髓这一免疫器官,并在部位成熟。除上述免疫器官外人体的免疫器官还包括(至少答2个)等。

    2. (2) 人体感染HIV病毒后,HIV的浓度先升高后下降,原因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囊膜蛋白(Gp120,Gp41)抗体等多种抗体,大部分HIV被抗体消灭。下图是抗体形成的一般过程,写出以下字母代表的名称:e;g

    3. (3) 艾滋病感染急性期会出现持续多日的发烧症状,此时患者的体内产热量(填>、=、<)散热量,此过程中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主要有

    4. (4) 从图1可知,HIV浓度在第9年达到了峰值,患者此时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这一结果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

  • 23. 下图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并回答:

    1. (1)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的根本原因是

    2. (2) ③过程是在X的刺激和a 细胞等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这属于免疫。

    3. (3) 浆细胞可由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4. (4) 若X是禽流感病毒,则患者要彻底消灭X, 必须依靠a增殖分化的淋巴细胞攻击,使其裂解才能达到。如果X是HIV,则会攻击图中的细胞,使其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免疫能力。

  • 24.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 (1) 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 (2) 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相应的抗体;当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

      ②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实验组的处理: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和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

       

  • 25. 下图代表人体免疫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 (1) 分别写出下列细胞的名称:

      细胞Ⅰ;细胞Ⅱ;细胞Ⅲ

    2. (2) 图中T细胞在过程②中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是

    3. (3)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其首先在上述细胞(填具体细胞名称)中上合成,然后加工后分泌到细胞外。

    4. (4) 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发生而脱落。

    5. (5) 该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的免疫。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细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