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小升初语文复习专题(十四)现代文阅读•写人记事

更新时间:2017-04-05 浏览次数:801 类型:二轮复习
一、真题训练
  • 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玉米人

        ①晚夏时节,玉米成熟了。街头做烤玉米生意的乡下人多了起来。

        ②有一天,在离我家很近的中山路上,我遇见了一个卖玉米的人。他占据着很好的地段,背靠着大超市和工人文化宫,在过街天桥下,用一个铁皮箍起的炉子,烤着玉米。玉米被竹签穿着,一穗穗地横在炭火上。他似乎害了伤风,不时地抽着鼻子。他的生意真不错,烤好的玉米很快被路人买了去,他便剥了新的玉米,接着烤。在他旁边,摊开着一个大网袋,那里面装着至少上百穗的玉米。

        ③我不爱吃烤玉米,想买他几穗生的,回家煮。我指着他烤着的玉米问:“多少钱一穗?”

        ④“一块五。”他转动着竹签,头也不抬地说。

        ⑤“我想买四穗。”我说。

        ⑥他抬起头,问了一句:“你能吃四穗?”

        ⑦“我要买生的,回家去煮。”我说。

        ⑧他抽着鼻子,很干脆地说:“不卖!"

        ⑨我以为他怕我跟他讲价,于是安慰他说:“我买生的,也按一块五一穗的钱给依。”

    ⑩“那也不卖!”他坚决地说。

    ⑪这让我大惑不解。我开导他:“你卖熟的才一块五,而我买生的是一样的价,省了你的炭火,还省了你的力气,你怎么算不过来账?”

        ⑫一听我嘲笑他不会算账,他沉下脸,指着我庄严地说:“卖给你生的,那些要吃烤玉米的人,要是不够吃了怎么办?”

        ⑬天哪,竟然是这理由!我。底骂着他“蠢货”,掉头而去。到了下一个路口,我碰到了另一个烤玉米的人。这次,我以熟玉米的价钱顺利地买了几穗生玉米。摊主显然明白这买卖划得来,很高兴,他笑着对我说:“好吃了再来啊。”

    ⑭我提着生玉米走的时候,又遇到了那个不卖给我玉米的人。我站定了,示威性地晃悠着手中的玉米。他在招揽生意的时候,看到了我,也看到了那兜玉米,他张大了嘴,很惊恐的样子,好像我提着的,是一颗颗手雷。他别过身去,连打了几个喷嚏,然后回过头来,接着烤他的玉米,那么的安闲,那么的从容。   

    ⑮夏季过去了,街上烤玉米的人都不见了。有一天路过天桥,在苍茫的蓝色中,我忽然想起了那个烤玉米的人,想起了他清瘦而黝黑的脸,以及他灵活地转动炭火上的玉米时的知足的神态。我忽然觉得他是一个身上洋溢着神灵之光的人。他为了一个信念,或者说是一种责任,拒绝唾手可得的利益,他这种固执,难道不可贵吗?

        ⑯我想,好的写作者就应该像那个玉米人那样,可以笨一点,可以放弃一点现实的利益,可以甘心承受坚持自己的信仰而带来的生意上可能的冷清。我愿意做这样一个玉米人,守着自己的炉子,守着炉子里心灵的炭火,为那些爱我作品的读者(哪怕是少数),精心焙制食粮。

    1.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占据——    招揽——    洋溢——

    2. (2) 短文主要讲述“我”向一个买生玉米遭到,到别处买到了玉米后向他的故事。

    3. (3) 读读第⑭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

    4. (4) 你是如何理解短文第⑮自然段中“我忽然觉得他是一个身上洋溢着神灵之光的人”这句话的?

    5. (5) 文中的“我”对两个卖烤玉米的人看法有所不同,你读懂“我”内心的感受了吗?请用简短的话分别表达“我”对他们的评价。

  • 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十三岁男孩的忧伤

        桑岩和同学去爬山,出了点小事故,左腿小腿骨折了,在骨科医院治疗。

        这是桑岩长这么大,第一次因伤住院,来看望的人络绎不绝,带着各种营养品和水果。我和老公也轮流值班陪着他,每天想办法给他做可口的饭菜。家境富足,这个时候更想让孩子享受到好的照顾。

        那天中午,我开了车带着煲好的冬瓜排骨汤赶到医院时,病房里静悄悄的,桑岩旁边的病床空空荡荡,只有桑岩在,老公在我快到时赶回去处理公事了。

        我把冒着热气的排骨盛出来,这是桑岩从小最爱吃的,每天都吃不厌。但这次,他却没有表现出我熟悉的热情来,只是看了一眼,然后说:“妈,以后你别给我送饭了,我想吃医院的饭菜。”

        “怎么了?”我有些诧异,“医院的饭菜做得那么粗糙,哪有家里的可口?”

        桑岩却并不回答我,说:“你也别让那么多叔叔阿姨带着东西来看我了,好吗?”我有些愣怔,看着他——我在这个十三岁男孩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柔软的忧伤。

        我轻轻问他:“告诉妈妈,为什么呀?”

        桑岩犹豫了一下,转过身指指旁边的床位:“因为我不想让那个哥哥心里难受。”

        桑岩旁边的床位,有个比他大两三岁的男孩,小腿粉碎性骨折,已经住院半个多月了。我不知道桑岩为什么会这么说,于是我问:“哥哥为什么会难过?”

         “因为……”桑岩说,“你知道吗?他没有妈妈,他爸爸在工地上班,没有时间照顾他,工地上的人有空就轮流来陪他,但是没有人给他带好吃的,他只能吃医院的饭。妈妈你看,他的柜子里面都是空的,连一盒牛奶都没有,可是你们什么都给我买,他看了,心里一定会难受的。以后我和他一起吃医院的饭,我陪着他,他就不难对了……”

        我的心也不由得柔软起来,因为这个十三岁男孩的善良——这些天,我只顾着他,心疼他的伤,担心他的恢复,全力以赴地照顾他,却忽视了他旁边那个受伤的少年和他的处境、他的感受。我忽视了我们对桑岩如此丰富的宠爱,会让同样在病痛中孤单的男孩更加孤单,或者会自卑、伤感……桑岩一定是捕捉到了他的目光,那目光中一定流露出了这样的感受。

        可是,我还是不忍心因此委屈儿子。于是我说:“那以后我多做一些,你和那个哥哥一起吃.好吗?你的那些东西,也可以分一些给哥哥……”

        “不好。”桑岩打断我,“妈妈,这样他会觉得我们是可怜他,我不想那样做,如果是我,我也不会要别人可怜。妈,你就让我吃医院的饭吧,挺好的。”

        我的视线忽然就模糊了,然后,我伸出手轻轻拥抱了儿子。我很惭愧,我在这一刻看到了我的自私和狭隘,已经是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对于善良的感知还不如一个十三岁男孩。

        桑岩还不懂得太多大道理,甚至不谙世事,但是他本能地知道:善良就是                                       。

        那么,我有什么理由不成全他的善良呢!

    1. (1) 通读全文,理清“我”的心理变化脉络,在横线上填人恰当的词语。

          当桑岩不让“我”及家人悉心照顾时,“我”有些 ;当得知桑岩要求吃医院饭菜的原因时,“我”的心不由得柔软起来;当桑岩不同意“我”多做饭菜与“哥哥”一起吃时,“我”深感 。

    2. (2) 品读文章,完成练习。

      ①我在这个十三岁男孩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柔软的忧伤

       “十三岁男孩”忧伤的原因是 

      ②我很惭愧,我在这一刻看到了我的自私和狭隘 , 已经是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对于善良的感知还不如一个十三岁的男孩。

       “狭隘”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宽度小;②范围小;③(心胸、气量、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宽广;不宏大。句中应选第种解释。

       “我”的自私和狭隘表现在

    3. (3) 读了文章,你对“善良”一定有了深刻的理解。请根据你的理解把文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出来。

    4. (4) 作者在文中多次写到了桑岩是个“十三岁男孩”,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苹  果

        桌上放着一个苹果,母亲对自己的女儿说:“孩子,看到这个苹果,你想到了什么?”

        “这个苹果又大又圆,肯定很甜很好吃!”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母亲首肯:“你的想法不错。可是,你知道面对一个苹果,不同的人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看法吗?”小女孩好奇地看着母亲。

        母亲说:“我看到这个苹果,首先想到的是你姥姥。姥姥总是把苹果切成小块分给孩子们吃,自己从来舍不得,乞。姥姥的爱就浓缩在这个苹果上。”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母亲接着说:“果农看到苹果,就会想到栽种的艰辛,还会想到丰收的喜悦;一位诗人看到苹果,可能会把它描绘成火红的太阳,比喻成小姑娘的脸蛋;而一位医生则会拿着苹果向人们解说它有多么丰富的营养……”

        母亲再问小女孩:“你说,谁的想法是对的?”小女孩若有所思地说:“妈妈,他们的想法好像都没有错,都有道理!”

        母亲摸了摸小女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就像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苹果有不同的想法一样,生活中,你也会遇到许多类似的问题,面对同一种事物,你要学会用不同的眼光去审视,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

        小女孩点了点头,母亲欣慰地笑了,她好像看见眼前的女儿正在成长起来……

    1.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首肯:

      ②意味深长:

    2. (2) 文中的两个与“思考”有关的四字词语是

    3. (3) 文中第一个省略号的作用是。第二个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列举的省略  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表示语意未尽

    4. (4) 仔细体会母亲的话,母亲表面上是在和女儿探讨,实际上是在告诉女儿:

    5. (5) 短文结尾写“母亲欣慰地笑了”,母亲为什么欣慰地笑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