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

更新时间:2018-12-07 浏览次数:44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
    A . 伽利略 B . 亚里士多德 C . 牛顿 D . 爱因斯坦
  • 2. 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点实际上就是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 B . 在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的大小可以忽略可视为质点 C . 调整宇宙飞船的飞行姿态时,可以把飞船视为质点 D . 2018年8月24日,雅加达亚运会男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孙杨以14分58秒53夺金。教练员研究孙杨游泳动作时,不能把孙杨视为质点
  • 3. 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标量的是(   )
    A . 力、位移、加速度 B . 重力、路程、速度 C . 时间、弹力、速度 D . 质量、时间、路程
  • 4. 下面对教材中的插图理解错误的是(   )

    A . 甲图中飞机上的人与地面上的人观察跳伞者运动不同的原因是选择了不同的参考系 B . 乙图中重力的分力F2就是压力 C . 丙图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目的是为了减小车的重力沿桥面方向的分力 D . 丁图桌面以上的装置可以观察桌面微小形变
  • 5. 某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其加速度为1.5 m/s2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任意1 s内汽车的末速度一定是初速度的1.5倍 B . 任意1 s内汽车的末速度比初速度大1.5m/s C . 第3秒的初速度一定比第2秒的末速度大1.5m/s D . 第3秒的末速度一定比第2秒的初速度大1.5 m/s
  • 6. 下列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 7. (2017·河西模拟) 秋日,树叶纷纷落下枝头,其中有一片梧桐叶从高为5m的枝头自静止落至地面,所用时间可能是(   )

    A . 0.1s B . 0.5s C . 1s D . 3s
  • 8. 关于下列四幅图中的弹力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由于书的形变,对桌面产生向下的弹力F 1 B . 乙图中,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C . 丙图中,碗对筷子弹力沿筷子斜向上,如图中箭头所示 D . 丁图中,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拉伸的方向
  • 9. 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向东匀加速行驶,如图是该汽车的速度计,汽车内的观察者观察速度计指针的变化情况,开始时指针指在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9 s后指针指到图乙所示的位置,那么汽车的在这9s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约为(   )

    A . 100m B . 1000 m C . 400 m D . 4000m
  • 10. 木块沿粗糙斜面(斜面相对地面静止)运动,下列对木块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G是重力,N是支持力,f是摩擦力)(   )
    A . B . C . D .
  • 11. 如图甲所示,一只小鸟沿着较粗的树枝从A缓慢移动到B , 将该过程抽象为质点从圆弧A点移动到B点,如图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树枝对小鸟的合力减小 B . 树枝对小鸟的摩擦力减小 C . 树枝对小鸟的摩擦力增大 D . 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增大
  • 12. 如图所示,重2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4.5N。水平推力F1=10N,F2=8N同时作用于物体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平推力F1F2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水平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大小为2.5N,方向向右 B . 若只撤去推力F2 , 水平面对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4N,方向为水平向左 C . 若只撤去推力F1 , 水平面对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3.5N,方向为水平向左 D . 若同时撤去F1F 2 , 水平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大小为4.5N
  • 13. 石子从塔顶自静止下落(不计空气阻力),测出哪个物理量可以估算塔高(   )
    A . 石子落地前的瞬时速度 B . 石子开始下落第1s内的通过的位移 C . 石子开始下落2m所需时间 D . 石子开始下落1s末的瞬时速度
  • 14. 杭黄高铁(杭州至黄山高速铁路,又名杭黄客运专线)有望2018年底通车。杭黄高铁运营长度为286.8公里, 2018年9月11日14时05分,杭黄高铁第一班实验列车——D55801次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从杭州南站驶出,标志着杭黄高铁全线联调联试正式开始。通车后,从杭州到黄山只需1.5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86.8公里”是指路程 B . “286.8公里”指位移大小 C . “1.5小时”是指时间间隔 D . 2018年9月11日14时05分是指时刻
  • 15. 关于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B . 加速度为零的物体,速度可能很大 C .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D . 若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必定增大
  • 16. 下列关于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 . 理想化模型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的方法。例如:质点、重心 B . 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的建立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C . 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很多,如:速度、加速度 D . 根据速度公式 ,当 非常小时 就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等效思想
二、实验题
  • 17. 如图为“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装置图。

    1. (1) 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绳套,每根绳套分别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

      ②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将此位置标记为O点,并记录两个拉力的大小及方向;

      ③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也拉至O点,记录拉力的大小及方向。

      在上述操作中两次将橡皮筋都拉至同一点O的目的是

    2. (2) 某次实验中弹簧秤的示数如图,读数是N
    3. (3) 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必要的是______
      A . 实验前,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钩住,水平反向拉伸,检查读数是否相同 B . 实验时,应保持绳套与纸面平行 C . 实验时,为便于计算,拉力F1F2必须相互垂直 D . 确定拉力的方向时,应使两个点的距离尽量远一些
  • 18. 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
    1. (1) 用一条纸带穿过计时器,该同学发现有图中的两种穿法,感到有点犹豫。你认为(选填“A”或“B”)的穿法效果更好。

    2. (2) 完成实验后,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纸带距离时如图,B点的读数是cm,已知打点计时器每0.02s打一个点,则B点对应的速度vB=m/s(vB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 (3) 某实验小组中的四位同学利用同一条纸带做,分别作出了如下所示的四幅v-t图象,其中最规范的是

三、解答题
  • 19. 如甲图所示把一根长20cm的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1kg的木块,当木块静止时,弹簧长为25cm;把此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这个轻质弹簧水平拉它,当弹簧长为22cm时,木块沿桌面匀速运动,如乙图。(g取10m/s2)求:

    1. (1) 弹簧的劲度系数
    2. (2) 木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 20. 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力F的大小为5N(重力加速度g=10m/s2  sin37=0.6 cos37=0.8)

    1. (1) 在答题卷上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2. (2) 求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和支持力FN大小
  • 21. 某一平直测试路段,长x=680m,要求测试车从静止开始起步,先匀加速再匀速运动,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20m/s,通过这一路段的总时间t=38s,求测试车匀速运动时间和加速过程的加速度。(不计车身长度)
  • 22. 为缓解节假日高速免费车辆增多的压力,交管部门规定,免费车辆通过收费站口时,在专用车道上可以不停车而直接先减速后加速通过.若某辆车匀速驶来,在距收费窗口x1=30m开始以大小为a1=5.6m/s2的加速度匀减速行驶,通过收费站窗口时的速度为vt=28.8km/h,然后立即以a2=4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至减速前的速度(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窗口宽度与车长不计).求
    1. (1) 该车减速前的速度大小v0
    2. (2) 该车从减速开始到恢复到减速前速度的过程中,运动的时间是多少?
    3. (3) 在(1)(2)问题中,该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为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