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试卷预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更新时间:2015-09-29 浏览次数:105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下列成就,属于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天文学方面取得的是(  )

    ①落体定律                        ②确定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这两个概念

    ③用自制望远镜发现许多星体        ④证明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2. 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由古代科学向近代科学的转变。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是基于他(  )


    A . 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 B . 研究行星运动取得重大成果 C . 用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描述宇宙运动 D . 对宇宙的认识动摇了宗教神学的基础
  • 3. 1609年,在意大利的威尼斯,某位科学家正在向威尼斯当时的统治者展示他的天文望远镜,而正是从这时开始,天文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400年后的2009年,这架望远镜被英国科学家评为“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望远镜”。当时这位科学家通过望远镜(  )


    A . 发现了天体运行的规律 B . 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 C . 确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D . 第一次发现了“海王星”
  • 4. 有学者指出:现在《美国遗产词典》将“科学”定义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鉴定、描述、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伽利略的方法。对该学者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我们今天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超越不了伽利略 B . 伽利略的贡献在于开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C . 自从有了伽利略,人类才开始进行科学研究 D . 伽利略已经给“科学”下了精确的定义
  • 5. 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 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对科学提出了迫切要求 B . 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研究已有相当坚实的基础 C . 牛顿个人具有的伟大天才和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D . 同时代的众多科学家的协同一致、通力合作
  • 6. 爱因斯坦说:“至今还没有可能用一个同样无所不包的统一概念,来代替他的关于宇宙的统一概念。要是没有他的明晰的体系,我们到现在为止所取得的收获就会成为不可能。”爱因斯坦所说的“他”是(  )

    A . 牛顿 B . 伽利略 C . 爱迪生 D . 瓦特
  • 7. 凯恩斯1942年在英国皇家学会俱乐部发表演说,认为牛顿既是一个科学巨匠,也是一个醉心神学和炼金术的人。此评价说明(  )

    ①牛顿为科学而奋斗的品质     ②牛顿不仅只是一个科学家

    ③牛顿信仰宗教               ④牛顿已从一个科学家转变为一个宗教狂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8. “这些哲人(指启蒙思想家)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该论述反映了科学(  )


    A . 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 B . 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C . 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D . 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 9. 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在诗作《致人杰》中写道:“天空最深处的秘密被揭示,是最外面的天球旋转的力不再隐藏……现在已知骇人的彗星走过的弯曲路径;扫帚星的天象不再令人惊奇……所有这些,让古代贤人苦恼,学派之间徒然争吵,我们看到,数学驱散云雾……”据此判断这篇诗作是歌颂(  )

    A . 伽利略 B . 牛顿 C . 爱因斯坦 D . 达尔文
  • 10. “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该论述反映了科学( )


    A . 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 B . 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C . 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D . 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 11. 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前行政总裁乔布斯逝世,走完他在“苹果”的天才之路。下图为苹果公司最初的LOGO(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该公司作此选择最可能的理由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

    A . 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 . 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C . 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 . 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 12. 观察下图,据图可以得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伽利略做过实验的比萨斜塔        牛顿观察苹果落地

    A . 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 B . 实用性技术应用性强 C . 科学观察、实验的研究方法 D . 重视经验综合,轻视理论研究
  • 13. 他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沿着牛顿的道路继续前行时,他却走上了一条创新之路,最终提出了物理学的相对论,对牛顿的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他是( )

    A . Isaac Newton B . Charles Robert Darwin C . Michael Faraday D . Albert Einstein
  • 14.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

    A . 伽利略 B . 达尔文 C . 牛顿 D . 爱因斯坦
  • 15. 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此语意指( )

    A . 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 . 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日常经验 C . 理论物理与人们日常生活很远 D . 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艺术家
  • 16.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

    A . 日心说 B . 量子论 C . 相对论 D . 经典力学
  • 17. 某科学家逝世后,媒体这样评价:“在我们这一时代物理学史中,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刻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这位科学家是( )

    A . 达尔文 B . 爱迪生 C . 普朗克 D . 爱因斯坦
  • 18. 下图是关于量子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B . 引发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C . 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D . 是由普朗克完成的
  • 19. 20世纪初诞生了一种新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为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它能很好地解释原子结构、原子光谱的规律性、化学元素的性质、光的吸收与辐射等。据此判断,“这一理论”是指( )

    A . 经典力学 B . 量子论 C . 相对论 D . 进化论
  • 20. 当说明人们所能感知的宏观世界的牛顿理论,在这两个极端(巨视和微观)的世界里失灵时,这两种理论便取而代之,并在各自管辖的领域给出了极完美的解释。“这两种理论”是指( )

    A . 进化论 细胞学说 B . 相对论 量子论 C . 进化论 相对论 D . 量子论 细胞学说
  • 21.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 . 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 . 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C . 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 . 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 22. “在科学上,没有哪个理论能够得到完全的‘证明’,当它出现时,总是有待进一步检验和审视。正是这一不断自我纠错与完善的特性,使科学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最为有效的手段。”下列史实符合该论述的是( )

    ①从亚里士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②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③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     ④从量子理论到光电效应的成功解释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 2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伽利略发现,运动中的物体若无一定的外力使它转向,便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一发现要求人们必须能解释:为什么行星不以直线飞离,而趋于落向太阳,结果形成椭圆形的运动轨道;为什么月亮同样地趋于落向地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失重状态下点燃的蜡烛会熄灭”,这是爱因斯坦的结论。上海市向明中学的学生设计了“失重”状态下观察烛光的各种实验,结果发现: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点燃的蜡烛依然是不灭的,只不过火焰呈圆形,亮度比较暗一点。

                                                      ——四川新闻网

    1. (1) 材料一中伽利略的发现是被谁的什么理论解释的?

    2. (2) 材料二中两人在科学理论上的成就分别是什么?

    3. (3) 许多科学理论都受到过人们的质疑,联系材料三说明科学研究的特点。

  • 2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正当物理学家在庆贺“物理学大厦”落成之际,科学实验却发现了许多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事实。首先是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其次是经典物理学的万里晴空中出现了两朵“乌云”:“以太漂移”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

    材料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这一奇迹100周年,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第58次会议,鼓掌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

    1. (1) 材料一中的“‘物理学大厦’落成”指的是什么?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落成的?

    2. (2) 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其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 (3) 物理学理论的新发展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在创造新的物质价值的同时,由于科学技术还能够开发新的能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治理环境,保护生态,为保障人类的健康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提高国家和社会的安全防护能力,使科学技术价值的内涵不断扩大。科学技术除了是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认识、是正确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之外,同时也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基础和技术支撑,是国家安全能力的保障,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大决策和立法的重要依据,是创造就业和解决贫困的手段,是科学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路甬祥《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及其时代特征》

    请回答:

    1. (1)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请论证该观点。


    2. (2) 概述图二与图一历史人物的物理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 (3) 据材料二,指出如何正确评价科学创新的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