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17-03-10 浏览次数:808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已知在周期表中第118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七周期0族,预测第114号元素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位于周期表的第七周期第ⅣA族 B . 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 C . 肯定是非金属元素 D . 常见的化合价有+2和+4价
  • 2. 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086

    0.102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 . L、R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不相等 B . 单质与浓度相等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Q>L C . 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T<H2R D . M与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 3.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Cl2、Br2分别与H2反应

    比较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

    B

    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C

    测定相同浓度H2CO3、H2SO4两溶液的酸性

    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D

    Fe、Cu分别与盐酸反应

    比较铁、铜的金属性强弱

    A . A   B . B   C . C   D . D
  • 4. (2016高一下·株洲期中) 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1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 . 图2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 . 中和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D .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 5. 实验室里有200mLCH3COOCH2CH3 , 经检验,发现其中溶有少量CH3COOH.如果要除去这些CH3COOH,请选择下列中的有效方法(  )
    A . 蒸馏 B . 水洗后分液 C . 用过量饱和Na2CO3溶液洗涤后分液 D . 用过量NaCl溶液洗涤后分液
  • 6. 有两种气态烷烃的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其密度为1.16g•L1 , 则关于此混合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定有甲烷 B . 一定有乙烷 C . 可能是甲烷和乙烷的混合物 D . 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
  • 7. 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   )
    A . Na2O2 B . CH3CH3 C . NaCl D . N2
  • 8. (2016高二上·深圳开学考) 反应A+B→C(放热)分两步进行:①A+B→X(吸热),②X→C(放热).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A . B . C . D .
  • 9. 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反应①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的密度比水小 B . 反应②为氧化反应,反应现象是火焰明亮并带有较多的黑烟 C . 反应③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是一种烃 D . 反应④1mol苯最多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苯分子含有三个碳酸双键
  • 10. 下列关于酒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化学名称为乙醇 B . 易挥发 C . 常用作有机溶剂 D . 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 11. 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用字母表示)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和R在同一周期 B . 原子半径:W>R>X C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X D . X,Z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
  • 12. (2016高二上·公安期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 . 可逆反应A(g)⇌B(g)+C(g),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增大 C . 对达到平衡的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若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 . 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 13. 在塑料袋中放一个成熟的苹果,再放些青香蕉,将袋口密封.两天后,发现青香蕉成熟了.导致青香蕉成熟的物质是成熟苹果释放出的(   )
    A . C2H4 B . CH3COOH C . C6H6 D . CH3CH2OH
  • 14. a、b、c、d、e为元素周期表前3周期中的部分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b元素除0价外,只有一种化合价 B . 五种元素中,c元素的性质最稳定 C . d气态氢化物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D . 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不同量的氢氧化钠反应,可能生成三种盐
  • 15. (2016高一下·枣庄月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纯净物中一定存在化学键 B .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C . 只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D .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 16. (2016高一下·内蒙古期末) 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和“泪”分别指(   )
    A . 纤维素、油脂 B . 蛋白质、烃类 C . 淀粉、油脂 D . 蛋白质、油脂
  • 17. 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 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B .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C . Cl , S2 , Ca2+ , K+半径逐渐减小 D . 得电子能力相同
  • 18. (2017高一下·东莞期中) 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A . B . C . D .
  • 19. (2016高三上·赣州开学考)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装置①常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B . 装置②用于吸收氨气,能够防止倒吸 C . 以NH4Cl为原料,装置③可制备少量NH3 D . 装置④a口进气可收集Cl2、NO等气
  • 20. 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B . 粮食酿造的酒一定温度下密封存放时间越长香味越浓,是因为有酯生成 C . 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 , 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D . 石油化工中的分馏、裂化、裂解都是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得轻质油、气体烯烃
  • 21. 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a 和 b 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 . a 和 b 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C . 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 D . a和b用导线连接后,Fe片上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Cu2+向铜电极移动
  • 22. 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N2的电子式: B . Na2O2的电子式: C . CO2的电子式: D . NH4Cl的电子式:
  • 23. (2016高一下·厦门期中)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 .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C . 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D . 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二、<b >解答题</b>
  • 24. 海洋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1. (1) 如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

      工业上常用于沉淀Mg2+的试剂A是,Mg(OH)2转化为MgCl2的离子方程式是

    2. (2) 海带灰中富含以I形式存在的碘元素,实验室提取I2的途径如下所示:

      干海带 海带灰 滤液      I2

      ①灼烧海带至灰烬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

      ②反应结束后,加入CCl4作萃取剂,采用萃取﹣分液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碘,主要操作步骤如图:

      甲、乙、丙3步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填“甲”、“乙”或“丙”).

  • 25. A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并能进行如图所示的多种反应.

    1. (1) 写出A的化学式
    2. (2)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反应③:

      反应④:

    3. (3) 比较反应①与钠和水反应的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

      不同点:

  • 26. 某温度下,在2L容器中3种物质间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反应在t1 min时到达平衡,如图所示:

    1. (1)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①若上述反应中X,Y,Z分别为NH3、H2、N2 , 且已知1mol 氨气分解成氮气和氢气要吸收46kJ的热量,则至t1 min时,该反应吸收的热量为;在此t1 min时间内,用H2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v(H2)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