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人教版 /(必修3)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节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同步训练

更新时间:2015-09-08 浏览次数:99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关于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促进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该方针旨在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国家之所以重视教育主要是因为(   )

    ①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发展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3. 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社会极其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这项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部署。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体制改革,是因为教育(   )
    A . 对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的素质起决定性作用 B . 是人类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C . 能够使传统文化全部得以继承和发展 D . 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 4. 我国的传统教育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然而,不管是董仲舒还是程朱理学,在主体构架仍然保持儒家特色的同时还是有了许多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文化总是处于继承之中的 B . 文化总是处于变化之中的 C .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 D . 文化总是在继承中发展
  • 5. 下面漫画《羲之不再练书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 文化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B . 文化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C . 必须利用现代科技推动文化创新 D .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日渐融合
  • 6. 话剧是一种传统剧种,《万家灯火》以新的内容对其进行艺术创新而成为精品;《膏药张》《变脸》也同样是艺术创新佳作。这说明(   )

    ①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继承传统文化,才能推陈出新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③④
  • 7.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之所以重视教育主要是因为(   )

    ①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8. 国学中的传统民本思想如“民贵君轻”“仁政惠民”“民水君舟”等,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提供了思想素材。这表明(   )

    ①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我国社会发展

    ②文化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9. 广西师范大学的一群大学生走进三江侗族自治区的深山,成立了“小雨滴”义教社。在一届又一届“小雨滴”的帮助下,山里的孩子们可以用普通话与山外的人们进行自由沟通,并表示希望自己能成为未来的“小雨滴”。这启示我们(   )

    ①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发展文化

    ③教育能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④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A . ②④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10.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指出,基础教育涉及两亿多中小学生,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规模与质量并重,改革与发展并重,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这是因为(   )

    ①教育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②教育是衡量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③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④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某制鞋公司成立初期收集了300多件上至先秦下讫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具有代表性的鞋,并认真研究“张良跪履”“谢公屐”等典故所代表的文化经典,然后把鞋与民俗、鞋与小说、鞋与民间美术、鞋与文学等结合起来,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鞋。从“鞋文化”到“文化鞋”说明(   )
    A . 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B . 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 C .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D . 对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要发展
  • 12. 2014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我们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  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遗产不能仅停留于开发,更要活化,充分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观点(   )
    A . 不承认文化的经济价值 B . 承认了文化多样性是文明进步的动力 C . 强调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D . 强调了对文化继承的新要求
  • 13.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瑰宝、是黄金,但是,光继承,不改革创新,它将永远是旧市场上的古玩。如能在新的历史时空,与时俱进,展翼雄飞,是令人神往的。这段话主要说明(   )
    A .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B .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C . 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就是要完全抛弃传统文化 D . 对于传统文化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14. “实事求是”一词源自班固所著的《汉书》,本意是一种治学态度和方法,毛泽东把它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变成一个意义重大的哲学命题,赋予了新的境界。“实事求是”一词源自《汉书》说明(   )
    A . 文化继承就是全部承袭 B . 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C .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D . 我们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 15. 30年前,《光明日报》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继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这说明(   )
    A . 文化创新推动了实践创新 B .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 C . 生产力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D . 先进的文化源于先进的实践
  • 16. “智能”、“海量”成为新型手机的共同特点,一部手机几乎可以融合各种形式信息的交流,对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体现了(   )
    A . 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B . 信息技术使全球范围的联系日益密切 C . 网络技术使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D . 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17.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时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体现了(   )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民族虚无主义会迷失文化发展的方向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8. 对于传统艺术或者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   )
    A . 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 B . 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 C .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D . 文化具有继承性
  • 19. 以即时、海量、互动为特征的网络文化正在兴起,其影响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的迅猛发展,证明了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
    A . 社会制度的更替 B . 科学技术的进步 C . 思想运动 D . 教育
  • 20.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所起的作用是(   )

    ①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②能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

    ③是人类文化传承的惟一有效形式

    ④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 21.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专家指出,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然而,制度的改革只是改变教育模式僵化的一部分,真正要盘活整个教育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教育理念转变才是关键。如果教育理念不发生转变,制度的改革,只是为学生换了几把困住自己的“枷锁”,学业压力依旧巨大,成绩依然是家长和老师判断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个性与兴趣依旧被压制,那么,创造能力和健全的人格难以形成。高考制度的改革已先行,模式也开始逐渐踏上科学的探索之路,唯有理念及时转变,让教育的形式与内在同时符合教育规律,方能拨得旧有制度的“云开”见到改革成效的“日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高考改革及教育理念转变的必要性。

  • 22. 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发表的《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在网上引起一场中医存废的大讨论。网上有逾万人签名支持他提出的“鉴于‘不科学性’,让中医退出国家的医疗体系”。对此,中国卫生部认为取消中医是“无知”,中医“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数百名全国中医院院长指出,取消中医的主张“注定要失败”。

    探究:为什么说取消中医的主张“注定要失败”?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 23. 珠算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算盘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是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申遗成功,将有助于让更多的人认识珠算,了解珠算,增强民族自豪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扬与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来。

    1. (1) 结合材料,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说明保护和传承珠算文化的意义。

    2. (2) 结合材料,请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分析如何看待珠算申遗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孝道伦理为核心内容的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历史上曾发挥过塑造封建社会理想人格、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移孝为忠、崇尚老年本位、维护封建统治等一些非理性、非人性的因素。当前,要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孝道,应该是以“爱”为核心,以平等、民主、互爱为主要特征,以孝敬父母、关爱子女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主要内容。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传统孝文化。

  • 25. 材料  W市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通过调研了解老百姓的需要,其中教育是广大市民关注的首要问题。W市教育局局长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我市开始由生存型消费逐渐进入发展型消费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愿望愈加迫切,也更为多样化。”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