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18-10-25 浏览次数:365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上的有效信息判断,该工程的作用是(    )

    A . 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 . 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C . 巩固了统治,使统治长治久安 D . 加强了民族融合与交流
  • 2.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了一面知得失的“镜子”,由此可见唐太宗(    )
    A . 提倡节俭 B . 重视人才 C . 勤于政事 D . 善于纳谏
  • 3. 《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1300多年;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是指(    )
    A . 监察制度 B . 三省六部制 C . 行省制度 D . 科举制
  • 4. 唐太宗说:“自古(君王)皆贵中华(汉族),贱夷狄(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相关并体现上述理念的史实是(    )
    A . 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 与辽签订盟约,保持和平局面 C . 与西夏订立合约,双方贸易兴旺 D . 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 5. 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的是(    )
    A . 汉朝 B . 南北朝 C . 唐朝 D . 明朝
  • 6. 下图是惠州某学校学生设计的《唐朝兴衰的示意图》。示意图中方框内M处应该填写的唐朝开始由盛转衰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A . 三省六部制 B . 开元盛世 C . 安史之乱 D . 朱温灭唐
  • 7. (2017七下·东台月考)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 . 休养生息政策 B . 重文轻武政策 C . 重武轻文政策 D . 对外开放政策
  • 8. 岳飞赢得人民尊崇与怀念主要是因为(    )
    A . 岳家军纪律严明 B . 岳飞坚持抗金收复了中原失地 C . 他被秦桧诬陷蒙冤 D . 岳飞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 9. (2016七下·高阳期末) 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 .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 . 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 C . 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 . 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 10.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现向你电话求助,正确的选项建议是(    )
    A .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 . 火药在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 C . 雕版印刷的书籍出现始于元朝 D . “蔡候纸”是北宋毕昇发明的
  • 11. (2016七下·泗阳期中) 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嚣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 南朝 B . 隋朝 C . 唐朝 D . 宋朝
  • 12. 《蒙古秘史》记载了12世纪蒙古高原的状况,“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历史人物是(    )
    A . 秦始皇 B . 唐太宗 C . 成吉思汗 D . 康熙帝
  • 13. (2018七下·南宁期中)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你知道这一制度是(    )
    A . 行省制 B . 科举制 C . 郡县制 D . 厂卫制
  • 14. 下列文学作品中,将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成熟,并集中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是(    )
    A . 千古吟咏的唐诗 B . 意境悠扬的宋词 C . 感天动地的元杂剧 D . 风靡全国的昆曲
  • 15. 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 . 藏族 B . 满族 C . 白族 D . 回族
  • 16.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控制军队 B . 钳制思想 C . 强化皇权 D . 改革科举
  • 17. 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这种认识主要是基于以下哪一史实(    )
    A . 张骞通西域 B . 鉴真东渡日本 C .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 郑和下西洋
  • 18. 清朝人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被乾隆帝斥责“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诗人被杀,全家被抄斩。这反映了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    )
    A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 建立中央册封制度 C . 设立军机处 D . 大兴文字狱
  • 19.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清朝积极反抗外来侵略 B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 民族政权走向对立与对抗
  •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到一个细节:康熙曾经对西方科学技术很有兴趣,同时康熙对外国的侵略也曾经进行过坚决抵抗,维护了主权。康熙坚决抵抗外国侵略的事迹是(    )
    A . 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B . 抗击沙俄侵略者,收复雅克萨 C . 反击沙俄侵略者,收复新疆 D . 大败倭寇
  • 21.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明末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

    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

    B

    明朝修筑的紫禁城(故宫)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C

    明代徐光启撰写《农政全书》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D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直接导致中国社会全面落伍于世界

    A . A        B . B        C . C        D . D
  • 22. 下列两幅图反映出的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A .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 .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 人口的显著增长 D . 城镇商品经济发展
  • 23. 雍正皇帝在位13年(1723年—1735年),推行了多方面的改革,进一步加强皇权。雍正统治时期是一个励精图治、锐意改革的时代。下列史实是雍正实施的改革措施是(    )
    A . 设立锦衣卫 B . 设置军机处 C . 册封“达赖” D . 派郑和下西洋
  • 24. 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思想性强、艺术性高,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巅峰之作的是(    )
    A . 《红楼梦》 B . 《三国演义》 C . 《水浒传》 D . 《西游记》
  • 25. 清中期以后,昆曲逐渐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所上演的剧目多为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工具。北京百姓“所好为秦声、罗、戈,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这说明(    )
    A . 昆曲已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B . 京剧已经形成 C . 中国地方戏曲丰富多彩 D . 北京是休闲文化中心
二、<b >综合题</b>
  • 26.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倡导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唐朝中外交往》图

    材料二: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海上丝绸之路代之而兴。唐宋代时期,伴随着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材料三:历史上,中国很早就通过海洋与周边国家进行人文交流和贸易往来,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历史上我们对海权的认识不够,海洋意识不强。

    ——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罗照辉论“2012中国的亚洲外交”

    材料四: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1. (1) 根据材料一,说出唐朝时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具体到达的地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说出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 (3) 根据材料三,举出古代中国通过海洋“与周边国家进行人文交流和贸易往来”的一个重要事例。
    4. (4) 依据材料四,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名称。并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 (5) 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汉唐到明清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影响,你认为这对我国当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 27.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辽北宋西夏形势》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此外,宋代棉花的种植推广、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

    材料三:见下图《宋代的重要发明》

    1. (1) 依据材料一,分别写出建立与北宋并立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 (2) 请问材料二说明宋代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各举一个实例说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的表现。
    3. (3) 请依据材料三图片信息反映的重要发明,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项发明说出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4. (4) 结合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宋代的中国被称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的原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