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8-2019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二章 声现象...

更新时间:2018-09-03 浏览次数:601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7八上·永定期中) “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都有可能
  •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 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 3. (2018九下·靖江月考) 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 . 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 . 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4. 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碗,通过声音就能判断瓷碗是否破损,其主要依据是敲好碗和破损碗的( )
    A . 音调不同 B . 音色不同 C . 响度不同 D . 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B . 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C .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 D .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一些
  • 6. 现在牙医经常为顾客利用超声波清洁牙齿,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
    A . 超声波是清洁剂 B . 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C . 超声波发生反射 D . 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去除
  • 7. 关于下面四幅图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 . 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 . 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 . 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弱噪声污染
  • 8. (2017八上·太原期末) 如图所示,小明先用小锤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后,再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小球弹开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 .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 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 .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 .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 9. 如图是在城市道路旁常见的警示牌。它是从哪个途径减小噪声的( )

    A . 声源处 B . 传播中 C . 接收处 D . 都有可能
  • 10.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 . 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 11. (2018八上·忻城期中) 如图所示的几幅交通标志牌,最明显用于表示环境保护的是(  )
    A . B . C . D .
  • 12. “神七”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宇航员在飞船内可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原因是( )
    A . 太空中噪声太大 B . 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 .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 .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二、填空题
三、实验题
  • 19. 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 (1) 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 (2)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3. (3) 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结论: 
    4. (4) 如图所示的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表明:
  • 20. 小玮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按要求完成各小题:

     

    1. (1) 如果小玮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 (2) 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如果选用A、B编号的两种琴弦做实验探究,则控制的变量是琴弦的 和 ,想探究的问题是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 的关系   
    3. (3) 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玮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只填写数字代号)
  • 21.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

    1. (1) 用同样的力拨动甲和乙两根钢丝,发现拨动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钢丝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钢丝越细,音调.   
    2. (2) 为了探究钢丝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两根钢丝.   
    3. (3) 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2. 如图1所示,从左至右7个瓶子里装着不同量的水(水越来越多).

    1. (1) 用木棒敲击瓶子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 个瓶子;
    2. (2) 用嘴对着瓶口吹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 个瓶子;
    3. (3) 如图2是我们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场景,灌水过程中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里水是否快要灌满了,这是因为,随着水位的升高,瓶内空气柱振动越来越 ( 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 ( 填“高”或“低”).
四、简答题
  • 23.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如图所示,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1. (1) 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2. (2) 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见室外树上的鸟,而只能在甲房间听到室外鸟的“歌声”,这说明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什么不同.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马车

    格拉谢拉•黑格尔一天上午,父亲和我一同到林间漫步,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非常诧异地问他:“我们又没有看见马车,您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我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1. (1) 文中父亲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有无科学道理,利用你所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来解释.   
    2. (2) 故事《马车》使你懂得了什么人生哲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