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更新时间:2017-02-24 浏览次数:857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那么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认为,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小明的这段科学探究过程缺少的环节是(   )
    A . 提出问题 B . 猜想假设 C . 进行实验 D . 分析论证
  • 2. 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
    A . 正在探测鱼群的“声呐” B . 在黑夜中飞行的蝙蝠 C . 挂在胸前的哨子 D . 振动的手臂
  • 3. 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D . 频率
  • 4. 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 .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 .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 .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 5. (2016八上·深圳期中) 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 .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 .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 .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 .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 6.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B . 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紫外线来辨别纸币的真伪 C .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D . 医院里常使用紫外线给病房消毒
  • 7. 下列现象不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 . 小孔成像 B . 烈日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 C . 日食与月食的形成 D .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现象
  • 8. 下列现象中,其形成过程与雾的形成相同的是(   )
    A . 晶莹的露   B . 松软的雪   C . 雪白的霜   D . 坚硬的冰雹
  • 9. (2017·邗江模拟) 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图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先熔化,后凝固 B . 先汽化,后液化 C . 先升华,后凝华 D . 先蒸发,后沸腾
  • 10. (2017八上·新乡期末) 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 .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 11. 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利用了冰升华吸热 B . 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利用了水汽化放热 C . 灯泡用久了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先升华后凝华的现象 D . 液化石油气是利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装入罐中的
  • 12. 住在热带贫困地区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英国学生发明了无电“冰箱”,它的内桶用金属制成,外桶用木头、塑料等常见材料制成,两层之间的空隙可以填充沙子.外桶上有数个圆孔,用水浸湿沙子后,把桶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保持沙子潮湿.这样能使金属桶内部空间温度维持在6℃左右,从而使食物保鲜.关于这种“冰箱”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这个装置是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现象 B . 向沙子里洒水,目的是保持食物的水分,起到保鲜的作用 C . 干燥、通风处,沙子里的水蒸发得更快,保鲜效果更好 D . 如果放置的地方不干燥也不通风,这个装置也能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
二、<b >填空题</b>
  • 13. 在太阳、月亮、发光的电灯中,不属于光源的是,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 14. 在捉迷藏游戏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听到周围同学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同学的声带发生了,并通过传到他的耳朵里.而且他还能辨别出是哪位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选填乐音的特性)不同,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选填乐音的特性)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 15. 闪电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在空气中.如果某次闪电后3s听到雷声,则闪电处离人耳的距离为 m.
  • 16. 在没有任何其它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蓝裙子的舞蹈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色,裙子呈色.
  • 17. 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水深度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3.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 s才能接收到信号.

  • 18. 晚上小远在客厅看电视时,为了不影响奶奶休息,小远采取了两种方案:①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小一些,这是在处减弱噪声;②把房间的门关严这是在中减弱噪声.妈妈看到后,建议小远带上耳机看电视,这是在处减弱了噪声对奶奶的影响.
  • 19. 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耳朵贴近管口会听到次声音,后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经传来的,若在月球上,另一端的人会听到次声音.
  • 20. 将干冰倒入装有冷水的盆中,会发现令人惊讶的现象: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常温下会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的气体形成气泡从水底上升,引起了水的翻滚,形成了水“沸腾”的假象.由于这一过程中干冰需要热,使得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白雾.

  • 21. 如图所示,万众瞩目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载着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10月19日凌晨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1. (1) 为保证火箭安全,箭体上涂有一层特殊物质,在高温下,该物质先(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两个过程都需要热,以防温度过高.
    2. (2) “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均带有太阳能电池板为它们提供动力,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是将能转化为能.
  • 22. 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小星要利用这一原理自制一支能测水沸点的温度计,现有水银和酒精两种物质(相关参数如表所示),他应选用做测温物质,原因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他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所示,图中刻度尺每一小格(1mm)对应的温度是℃;用这个自制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时,温度计液面稳定后到达6cm处,则此液体的温度是℃.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8.8

    357

三、<b >解答题</b>
  • 23.

    如图所示,在利用钢尺探究影响乐音特性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

    1. (1) 小明发现,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会看到用力越大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听到声音越响.这说明声源的越大,声音的越大.

    2. (2) 逐渐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的声音也不同.伸出桌面的钢尺越长,钢尺的振动越慢,听到声音的越低.这说明声源振动频率,声音的越低.

    3. (3) 实验中小明还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只看到钢尺振动得很慢.通过查阅资料小明了解到,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Hz,这时钢尺发出的声音不在这一范围内,是波.

  • 24. 如图所示是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白色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该实验说明: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 (1) 图中A处应该是光;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在(选填:“A”或“B”)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其主要特性是具有效应.探测时,我们可以将温度计玻璃泡涂黑,其原因是,目的是
    2. (2) 如果在三棱镜和光屏之间放上一块蓝色的玻璃,则光屏会呈现色光带.
  • 25. 在观察“碘锤”中的碘的升华现象之前,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你认为图(填“甲”、“乙”)更好,理由是:另一幅图中的碘颗粒除了会发生升华现象外,由于,还可能会发生的物态变化.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热会发生的物态变化.

  • 26. 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小光同学将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做成如图甲的仪器(圆筒能在易拉罐中前后移动).

    1. (1) 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像,通常选择(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需要将光屏放在(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因此,制作观察仪时,用半透明塑料薄膜制成的光屏应放在圆筒的(填“A”或“B”)端.
    2. (2) 实验中,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选填:“实像”或“虚像”),像的形状与(选填:“小孔”或“物体”)相同.小孔成像的现象可以用的知识来解释,请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成像的光路图.
    3. (3) 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物体时,保持物体和小孔间的距离不变,移动圆筒,使光屏远离小孔,则光屏上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7. 小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 (1) 在组装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时,应按照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请你帮小华指出图中的一处操作错误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2. (2) 改正操作错误后,小华继续进行实验.当水温升高到90℃时,她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几分钟后停止读数.图乙为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请你帮她读出示数℃.此时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是如图丙中所示(选填:“A”或“B”).
    3. (3) 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小华实验时,水的沸点是.此时的大气压可能是(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4. (4) 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热,温度.根据水沸腾的这一特点,小华建议家里煮鸡蛋时,当水沸腾后可以改用(选填:“大”或“小”)火继续煮较好.
    5. (5) 其他三位同学分别采用图丁所示的三幅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根据各自记录的数据,分别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戊所示,则用图①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用图②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用图③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以上均选填:“a”、“b”、“c”、“d”)
  • 28. 严冬季节,小明发现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明猜想,水中加入盐后,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根据实验过程记录的数据,他在如图甲所示的坐标系中画成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 (1) 从小明所作的图像中可以发现,盐水的凝固点为℃,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了(填“高”或“低”).
    2. (2) 小红也做了相同的实验,通过实验得到了相关数据,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他们同时发现所测的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他们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又通过多次实验测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3. (3) 根据他们的实验结论可知,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4. (4) 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小红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根据他们的实验结论,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浓度为 %的盐水结成的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