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衡阳市2017-2018学年高考理综-化学三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5-29 浏览次数:286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月饼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B . 航天飞船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C . 加入Na2S可除去工业废水中Cu2+和Hg2+等离子 D . 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纤维素
  • 2. 我国宋代著作《天工开物》中记载:“百里内外,土中必生可燔石。……火力到后,烧酥石性,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文中没有涉及到的物质是( )
    A . 石灰石    B . 生石灰    C . 熟石灰    D . 熟石膏
  • 3.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对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B . 含有苯环和醛基的同分异构体有13种 C . 该有机物能被灼热的CuO氧化为羧酸 D . 该有机物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等反应
  • 4. 用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下列实验,选用仪器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

    A . 用甲装置除去NO2中的NO    B . 用乙装置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C . 用丙装置将海带灼烧成灰    D . 用丁装置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
  • 5. 微生物燃料电池(MPC)处理技术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污染物,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去除土壤中有机污染物。一种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纵截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电流从活性炭电极经工作站流向碳纤维布电极 B . 有机污染物在电池负极上氧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 C . 活性炭能有效吸附空气,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 D . 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 6. 现有三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a、b、c及其二元化合物X、Y、Z,它们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中a和b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常温下L是一种无色黏稠油状液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b、c单质中所含的元素属于同主族元素    B . X、Y、Z分子中一定都含有极性共价键 C . L、Y、Z三种物质中两两之间能相互反应    D . 同温同浓度的水溶液中酸性强弱为:L>Y>Z
  • 7. 常温下,醋酸和氨水的电离常数均为1.8×10-5。现取浓度均为0.1mol/L的醋酸溶液与氨水各20mL,分别用0.1mol/L的NaOH溶液、0.1mol/L盐酸进行中和滴定,滴定过程中pH滴加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曲线I中,滴加溶液到10mL时:2c(H+)+c(CH3COOH)=c(CH3COO-)+2c(OH-) B . 曲线II中,滴加溶液到20mL时: c(NH4+)>c(Cl-)>c(OH-)>c(H+) C . 曲线II中,滴加溶液时始终存在: c(Na+)+c(H+)=c(CH3COO-)+c(OH-) D . 若将a和b两点对应的溶液混合,所得溶液常温下pH<7
二、综合题
  • 8. 金属铬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醋酸亚铬水合物[Cr(CH3COO)2]2·2H2O( 摩尔质量376g/mol)是一种氧气吸收剂,红棕色晶体,易被氧化;易溶于盐酸,微溶于乙醇,难溶于水和乙醚。其制备装置(已省略加热及支持装置)和步骤如下:

    I.组装实验仪器后,首先进行必要的操作A。

    II.往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过量锌粒、适量CrCl3溶液,再往其它仪器中加入相应的药品。

    III.关闭K2 , 打开K1 , 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并控制好滴速。

    IV.待三颈烧瓶内的溶液由深绿色(Cr3+)变为亮蓝色(Cr2+)时,把溶液自动转移到装置乙中,当出现大量红棕色晶体时,关闭分液漏斗旋塞。

    V.将装置乙中混合物快速过滤、洗涤和干燥,称量。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步骤I中“操作A”为;装置丙中导管口水封的目的主要是
    2. (2) 三颈烧瓶中的锌除与盐酸反应外,另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步骤IV中溶液自动转移至装置乙中的实验操作为;生成红棕色晶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4. (4) 为得到纯净干燥的产品,洗涤时按使用的先后顺序选用下列洗涤剂(填序号)。

      ①乙醚  ②蒸馏水(煮沸冷却)     ③无水乙醇    ④盐酸

    5. (5) 一定条件下[Cr(CH3COO)2]2·2H2O受热反应得到的气态产物含CO、CO2。请从丁、戊、己装置中选取必要装置检验这两种气体(不考虑尾气处理):

      气态产物→→a(填接口字母序号) 。

    6. (6) 已知实验所用到的试剂中,CrCl3溶液中含溶质19.02g,0.1mol/L醋酸钠溶液为1.6L,其它反应物足量。实验后得到纯净干燥的[Cr(CH3COO)2]2·2H2O晶体11.28g,则该实验所得产品的产率为(结果保留2 位有效数字)。
  • 9. 雷尼镍( Raney-Ni)是一种多孔结构的镍铝合金,对氢气具有强吸附性,是烯烃、炔烃氢化反应的高效催化剂。一种以铜镍渣( 主要含Cu、Fe、Co和Ni)生产雷尼镍的流程如下:

    下表列出了有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氢氧化物 

    Fe(OH)3

    Fe(OH)2

    Ni(OH)2

    开始沉淀的pH

    1.5

    6.5

    7.7

    沉淀完全的pH

    3.3

    9.9

    9.2

    1. (1) “酸浸”时,如通入空气并不断搅拌,可将“滤渣1”氧化溶解,离子方程式为
    2. (2) “除铁”时,先加入适量H2O2 氧化Fe2+ , 理论上消耗的n(H2O2):n(Fe2+)=;再加入NiO以调节溶液的pH。应控制pH的范围为
    3. (3) “电解”(以惰性材料作电极)是为了获得单质镍。电解产物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4. (4) “碱浸”是为了形成多孔结构的雷尼镍,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使用新制雷尼镍进行氢化反应时,不加氢气也可实现氢化的目的,原因是
    5. (5) “滤液”主要成分与过量C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0. 氢气、碳氧化物是合成可再生能源甲醇的基础原料,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1. (1) 已知H2(g)、CO(g)和CH4(g)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 kJ·mol-1、283.0 kJ·mol-1和890.0 kJ·mol-1。一定条件下,CO与H合成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 +3H2(g)==CH4(g) +H2O(1) △H

      则△H=;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2. (2) 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

      反应I :CO(g) +2H2( g) CH3OH(g)

      反应II :CO2(g) +3H2(g) CH3OH( g) + H2O( g)

      ①一定温度下,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H2 和 一定量的CO 发生反应I,开始时容器体积为2L,CO 和CH3OH( 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10min 达到平衡,则反应I的化学平衡常数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②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CO2 和H2 , 下列描述能说明反应II 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

      A.容器内CO2 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B.当CO2 和H2 转化率的比值不再变化

      C.当水分子中断裂2NA个O-H 键,同时氢分子中断裂3NA个H-H 键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达到34.5,且保持不变

    3. (3) 用KOH 作电解质的CO碱性燃料电池(如图2)作电源,用惰性电极电解含CN-废水,将CN-彻底氧化为无害气体,以净化废水。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若开始时正、负两电极区溶液质量相等,当除去1molCN-时,理论上两电极区溶液的质量差为g。

    4. (4) 工业上通过CO与甲醇制取甲酸甲酯,热化学方程式为:CO(g) + CH3OH(g) HCOOCH3(g) △H =-29kJ·mol-1 。科研人员对该反应进行了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如图3。实际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温度是80℃,其理由是
  • 11. X、Y、Z、R为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X原子有3 个能级,且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相等;Z原子的不成对电子数在同周期中最多,且Z的气态氢化物在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沸点最低;X、Y、R 三元素在周期表中同族。
    1. (1) R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
    2. (2) 如图表示X、Y、Z的四级电离能变化趋势,其中表示Z的曲线是 ( 填标号)。

    3. (3) 化合物(XH2=X=O)分子中X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是,1mol(X2H5O)3Z=O分子中含有的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
    4. (4) Z 与氯气反应可生成一种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5. (5) 某R 的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物质的化学式为。已知该晶体密度为pg·cm-3 , 距离最近的两个原子的距离为dpm,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表达式为(已知lpm=10-12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6. (6) X形成的一种常见单质,性质硬而脆,原因是
  • 12. 工业合成有机物F的路线如下:

    已知:①

    结构不稳定,不子考虑。

    1. (1) A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C→D反应③的类型为
    2. (2) 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为;F与Br2按物质的量之比1:1加成所得产物有种。
    3. (3) E→F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上述转化关系中,设计步骤②和④的目的是
    5. (5) H是A的同分异构体,任写一种满足以下条件的H的结构简式

      ①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3:12。

    6. (6) 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并写出用 合成聚1.3- 丁二烯的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