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腰街中学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17-02-23 浏览次数:5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蓝田人
  • 2. (2016七上·东台期中) 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 . 种植水稻 B . 养猪狗等家畜 C . 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 . 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 3. 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里的“始祖”是指(  )

    A . 黄帝 B . 嫘祖 C . 蚩尤 D . 仓颉
  • 4. 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评价(  )

    A . 世袭制 B . 禅让制 C . 郡县制 D . 分封制
  • 5. (2016七上·纳雍期中)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

    A . 尧舜禹时期 B . 夏朝 C . 商朝 D . 西周
  • 6. 巨大的商代司母戊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 . 畜牧业发达 B . 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 . 铁器开始使用 D .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 7. 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   )
    A . 齐桓公 B . 宋襄公 C . 楚庄王 D . 晋文公
  • 8.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

    A . 无为而治 B . “仁”“仁者爱人” C . 有教无类 D . 法治
  • 9.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了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请你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 . 建立县制 B .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 . 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D .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 10. 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治国核心思想源于(   )

    A . 法家思想 B . 道家思想 C . 儒家思想 D . 墨家思想
  • 11. 为巩固统一,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 . B .        C .      D .
  • 12. 汉武帝时期,如果想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儒家教育,必须去的地方是(  )

    A . 开封 B . 洛阳 C . 咸阳 D . 长安
  • 13. 大型历史剧《汉武大帝》你看了吗?汉武帝刘彻采取措施最终完成了大一统局面。在这一过程中,他曾派出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哪个少数民族的骚扰(  )

    A . 犬戎族 B . 山越族 C . 匈奴族 D . 乌桓族
  • 14. 史书记载:古罗马独裁者恺撒曾身着华丽的丝绸长袍去剧场看戏,全场观众羡慕不已。上述情景的出现,相当于我国的(  )

    A . 春秋时期 B . 战国时期 C . 西汉时期 D . 东汉时期
  • 15. 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这种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  )

    A . 雕版印刷术 B . 活字印刷术 C . 造纸技术 D . 制墨技术
  • 16. 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

    A . 《史记》 B . 《汉书》 C . 《后汉书》 D . 《资治通鉴》
  • 17. 据历史记载: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当时的台湾被称为(  )

    A . 台湾 B . 夷洲 C . 琉球 D . 柴桑
  • 18.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 温暖湿润 B . 种植水稻 C . 北人南迁 D . 土地肥沃
  • 19. 下列组合错误的一项是(  )

    A . 蔡伦──“蔡侯纸” B . 张衡──地动仪 C . 祖冲之──“五禽戏” D . 顾恺之──《女史箴图》
  • 20.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业等方面的生产技术的著作是(  )

    A . 《农政全书》 B . 《齐民要术》 C . 《水经注》 D . 《史记》
  • 21. 山东临沂灿烂的人文景观,如“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 “书圣”的一段段佳话与传奇。被称为“书圣”的人是(  )

    A . 屈原 B . 司马迁 C . 王羲之 D . 顾恺之
  • 22.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

    A . 锺繇《宣示表》 B . 郦道元《水经注》 C . 顾恺之《洛神赋图》 D . 王羲之《兰亭序》
  • 23.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 . 长平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淝水之战 D . 赤壁之战
  • 24.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标志是(  )

    A . 商鞅变法 B . 奖励耕织 C . 耒耜的使用 D .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
  • 25. 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提出“治未病”理论,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  )

    A . 张仲景 B . 华佗 C . 扁鹊 D . 霍去病
二、<b >材料分析题</b>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楹联

    请回答:

    1. (1) 材料中的“公”“太守”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2. (2) 上述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主持修筑了什么水利工程?你认为该水利工程在当时的功能有哪些?

    3. (3) 该水利工程对当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北史•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服装)。         ──摘自《魏书》

    请回答:

    1. (1) 材料中的“帝”指谁?他属于哪一个政权?

    2. (2) 材料中的“北语”指哪个民族的语言?

    3. (3)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改革事件? 从材料中概括出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三、<b >综合题</b>
  • 28.

    请仔细观察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1) 图(1)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图(2)所示的东西方商路是什么?

    2. (2) 以上两个历史事件在的当时分别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 (3) 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4. (4) 除了上面的通道,还有那一条海上通道通往印度半岛?

  • 29.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简述东汉以前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过程。

    2. (2) 在造纸技术改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谁?他生活在哪个朝代?

    3. (3) 他改进的造纸术使用的原料有哪些?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4. (4) 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将废旧纸张或纸制品回收,经过加工,重新制造

      出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纸),又有什么重要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