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云南省临沧市永德一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

更新时间:2017-02-22 浏览次数:6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语文知识积累</b>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 (fěi)红        (jiǎn)默      (jié)责      油光可(jiàn) B . (xī)利        干(hè)         (là)手        长(xū)短叹 C . (lüè)待       (zhì)热        执(niǜ)      深(wù)痛疾 D . (xiáo)      (yǒu)黑       和(xù)       众目睽(kuí)
  • 2. 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 . 挑畔      深邃      尴尬      翻来复去 B . 狼籍      璀璨      晒笑      不容置疑 C . 真谛      忏悔      陷阱      莫衷一是 D . 蜿延      胆怯      履行      粗制烂造
  • 3. 下列划线成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那位富有才华的青年钢琴家使其他音乐家相形见绌 B . 学习委员盛气凌人地讲解给同学作业。 C . 要知道,病从口入,手指甲可是藏污纳垢的好地方。 D . 正襟危坐 , 仔细听他讲这个传说。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蔗,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 B . 学校狠抓后勤管理,防止学生校园食品中毒事件不再发生。 C . 云南各地政府积极制定抗旱措施,调查旱灾情况。 D .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关注生活质量。
  •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B . 《海燕》原题为“海燕之歌”。高尔基,俄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母亲》。 C . 《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 罗兰,在文章中讲述了痛苦的磨难造就了的法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俄三位伟人。 D .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 6.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 . ①⑤②③④ B . ①③②⑤④ C . ⑤④②③① D . ⑤③④②①
  • 7. 根据提示填空

    ①常言道“春雨贵如油”,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春雨和草的两句诗是 天街小雨润如酥,

    ②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③《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表现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④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借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⑤《赤壁》中议论感慨,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的句子是

二、<b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b>
  • 8. 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春天的美好,学校开展以“寻觅春天的踪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 (1) 【拟写标语】请你围绕主题为这次活动拟写一个活动标语。

    2. (2) 【方案设计】这次活动的方案,同学们已经设计好了两种形式,请你再设计一种。

      形式一:编一辑“春天日志”

      形式二:谱一支“春天赞歌”

      形式三:

  • 9. 语言运用和综合性学习。

          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80字之内)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三、<b >阅读理解</b>
  • 10. 阅读下列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 (1)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2. (2)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1.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1) 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同舍生皆绮绣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④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 (3) 文章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衣饰华丽的情节?

    4. (4) 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 1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

    康乐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的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注】①螽(zhōnɡ)斯:一种昆虫。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作若虫。

    1. (1) 阅读①~④段,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方面。

    2. (2)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

    3. (3) 从第④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 (4) 第⑤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

    5. (5) 从全文看,拟态有什么作用?

  • 1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我的暖,一寸长

    葛闪

          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脸灰尘,约莫40岁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着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且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④我一听有点蒙。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⑧“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生芥蒂。

          ⑨“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

          ⑪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个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的前车牌望了一眼。

          ⑫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⑬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叫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⑭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⑮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理因此出现了阴影。

          ⑯“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他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他,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⑰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

          ⑱“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1. (1) 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2) 文章第①段使用了人物描写的哪种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 (3)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4. (4) 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5. (5) “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

四、<b >作文</b>
  • 14. 作文:

          生活中时常可见互让、礼让、谦让、忍让、避让、退让等情景。让,是待人接物的素养;让,是宽宏大量的胸襟;让,是聪明睿智的取舍。

          请以“让”为题目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③除诗歌,文体不限;④禁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