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更新时间:2017-03-10 浏览次数:479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2016高二下·宜昌期中) 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更加强了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体现了(    )

    A . 人的意识决定物质世界的变化 B . 客观世界是依赖于主观世界而存在 C .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 . 人的世界观决定其方法论
  • 2. “哲理数学”创立于本世纪初,核心是对立统一的量化研究方法,即定性与定量一体化的研究方法。它既区别于以往数学单纯的定量研究,又区别于以往哲学单纯的定性研究;既能让数学涉及人文社会科学、中医理论等领域,又能使哲学对事物的联系、变化、矛盾的程度进行量化分析。这说明(    )

    A .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有机结合使哲学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 B . 具体科学与哲学的有机结合能推动具体科学发展到最高境界 C . 哲学是科学的科学,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 .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 3. “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告诉我们(    )

    ①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②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 4. 苏格拉底曾经和美诺一起讨论什么是“美德”。美诺分别讲了男人、女人、老人和青年人的美德各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这只是具体的美德,而不是哲学的回答。苏格拉底认为应该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这表明(    )

    ①哲学是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和规律的

    ②哲学思维通过理性思考,从个性中归纳综合出事物共同的本质

    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正确的概括和总结

    ④哲学是人们对于具体领域的根本观点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5. 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    )

    A . 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 B . 心外无物 C . 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 .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 6. “疑邻偷斧”的故事,说的是有﹣个人丢失了﹣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的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等﹣举﹣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来他的斧子找到了,再看那邻居的孩子,怎么也不像偷斧子的。故事中丢斧子的人犯的错误属于(    )

    A . 唯物主义 B . 主观唯心主义 C . 客观唯心主义 D . 辩证唯物主义
  • 7. 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有“谈虎”可能“色变”的情况,这说明(    )

    A .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 意识来源于个人的内心体验 C .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 .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 8.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 . 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 .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 .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 .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9. (2016高二下·邯郸期中)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

    A . 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 .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 . 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 . 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10. 古代中国人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上述观点(    )

    A .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实在 B . 是一种可贵的猜测,但没有科学依据 C . 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 11. 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期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 . 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 . 意识是客观世界长期发展产物 C . 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 . 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 12. 近年来,“山寨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有人认为,“山寨”,是盗版、克隆、仿制的代名词,也有人说它是“草根创新、群众智慧”。可见(    )

    A .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B . 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C .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D . 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并非只有一个
  • 13. 前苏联有个叫朗道的人,4岁就能阅读书籍,被人们称为“神童”。他在物理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62年获得了诺贝尔奖。正在他年富力强时突遇车祸,脑部受到了严重损伤,失去了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虽然他又活了 6年,但再也不能进行科学研究了。这说明(    )

    A .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 . 意识是人脑长期发展的产物 D . 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 14. 在谈到作文的夸张时,鲁迅曾有关于“燕山雪花大如席”的精彩论述。语文教师在教我们作文时,总要求发挥想象力。其实,人的想象力(    )

    A . 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B . 都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C . 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反映 D . 都来自于人的主观想象
  • 15. 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蕴含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    )

    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④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③
  • 16.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

    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7.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这是确定不移的,但在不同平面上,这两条直线则有可能相交。这表明(    )

    A . 真理是客观的,是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 . 真理是具体的,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实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 . 真理是发展的,追求真理是用新认识代替旧认识的过程
  • 18. 同样是秋天,“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这表明(    )

    A . 物质是运动的 B .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 .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 意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 19.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院士的座右铭。“做学问要不知足”的原因是(    )

    A .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 .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 .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D .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 20. 《论语•述而》记录了孔子在渔猎时所遵循的原则: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纲,是指用在绳子上系上许多小钩的网捕鱼;弋,指用绳子绑在箭上射鸟;宿,指在巢中的鸟。)该原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利用自然 B . 要遵循自然规律,有效保护自然 C . 要利用有利条件,改造自然和规律 D . 要建设生态文明,节约自然资源
  • 21.

    从哲学角度看,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要坚持求真务实③要坚持真理的客观性④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22. 一位速滑高手说:“一般情况下,速滑转弯倾斜角在45度到60度之间为最佳,这样滑跑起来更省力更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上的“弯道”超越,也不是蛮跑,同样要讲方法、重技巧。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 科学的方法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C . 良好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 D . 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能够总结出正确的经验和方法
  • 23.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②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④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能够获得全部真理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4. 古人云:“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畋,非不收兽,明年无兽”这句话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 . 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B . 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C . 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D .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 25. 牛顿力学定律问世后的200多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后来,爱因斯坦却发现该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领域,若进入宏观高速领域,它就要让位于相对论力学;再往后,研究发现,在微观领域内该定律必须让位于量子力学。这说明(    )

    A .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B . 人们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C .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D . 真理和谬误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 26. 应对气候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

    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让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①世界时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7. 大数据的理论似乎很高深,但移动互联时代的我们,其实一直在利用大数据方便我们的生活。通过比价网找到最便宜的商品,利用手机地图搜索最佳路线,根据搜索热词了解当前最热的新闻等等。这说明( )

    A . 认识的发展推动实践的发展 B . 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 C .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D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28. 3D打印的理念起源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80年代数字技术进步的带动下得以实现,进入21世纪以来,3D打印产业初步形成并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这种“上个世纪的思想,上个世纪的技术,这个世纪的市场”体现了(    )

    A .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 .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C . 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D . 科学实验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 29. 对待转基因食品,人们的态度俨然分成了两派,双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利弊,现在科学家似乎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使得围绕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也一直持续不断。争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③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30. 2013年3月21日,欧洲航天局公布了根据“普朗克”太空探测器传回数据绘制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这幅图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验证了宇宙标准模型,同时也反映出一些与现有宇宙理论假说的不同之处,科学家据此对宇宙的组成部分有了新的认识。这说明(    )

    ①太空探测器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发展

    ②太空探测器具有复原宇宙演变历史的思维机能

    ③认识正确与否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以检验

    ④认识活动的无限性决定了实践活动的无限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二、<b >解答题</b>
  • 31. 我国古代有很多成语故事、诗歌和俗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请将哲理与成语故事和俗语进行连线。

    坐地日行八万里   A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庖丁解牛      B否认了物质的运动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C要尊重事物运动的规律
    按图索骥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E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F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G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H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 32. L市作为煤炭资源大市,以煤炭业为支柱产业,虽然GDP的数字在增长,但由于环境污染严重,曾被认为“世界污染之首”。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市政府痛下决心,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转型”规划,“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市政府利用文化资源深厚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实施创新发展理念,发掘传统产血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推动产业升级;作为全国麦棉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结合材料说明L市是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实现上述转变的?

  • 33. 上个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严重影响到治疗效果。屠呦呦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几十年来致力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疟疾的防治研究,从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中寻找创新源泉,从浩瀚的古代医籍中没取创新灵感,从现代科学技术中汲取创新手段,与她领导的研究团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联合攻关,经过无数次失败,成功地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并研制出系列青蒿素类药品,这一成就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在世界抗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对育蒿素的研究过程体现的哲学道理。

  • 34. 刚结束的人机大战上,AlphaGo的表现使得人工智能(AI)成为热门话题。对此,众说纷纭。

        一些人工智能专家认为,即使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能,未来地平线上出现的,不会是智能机器的入侵,而更可能是人类与技术的融合。

        对于能自我思考的人工智能,科学家目前还没有充分考虑过。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超弦理论奠基人加来道雄表示,人工智能的重点目前还在由人或程序遥控的机器上,“没有人,它们就是一堆无用的垃圾”。

    结合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请对人工智能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