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政治...

更新时间:2017-02-13 浏览次数:533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

    A . 人民 B . 公民 C . 主人 D . 敌人
  • 2. 我国建立的权利保障体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分别是(    )

    A . 宪法、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 B . 普通法律、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 C . 法律、宪法和司法保障 D . 宪法、执法保障和立法保障
  • 3. 关于公民的义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③广义的义务包括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④道德义务因为不受法律约束可以不履行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4. 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力(    )

    ①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以下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

    ①保守国家秘密         
    ②尊重社会公德

    ③爱护公共财物         
    ④依法纳税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6. 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否则就会落空。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    )

    A . 司法保障 B . 立法保障 C . 法律保障 D . 社会保障
  • 7. 下列关于姓名和姓名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 B . 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 C . 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D . 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
  • 8. 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    )

    A . 人格尊严权 B . 隐私权 C . 姓名权 D . 生命健康权
  • 9. 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    )

    A . 名誉权 B . 人格尊严权 C . 姓名权 D . 人身权利
  • 10. 中学生刘明喜好文学,向文学刊物投稿时,常以“墨含”署名。他这样做(    )

    A . 是在正确行使自己的姓名权 B . 是欺骗读者的不诚实行为 C . 是法律所不允许的非法行为 D . 是冒用他人姓名的违法行为
  • 11. 当我们自身的生命健康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时,我们有权(    )

    ①依法自卫        ②对他人实施报复     ③请求法律保护         ④置他人于死地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2. (2016八下·大庆期中) 村民小辉因为对村干部张某心怀不满,就捏造张某贪污受贿的事实并通过微博散布,造成极坏影响。小辉的行为侵犯了张某的(   )

    A . 姓名权 B . 名誉权       C . 肖像权 D . 隐私权
  • 13. 从2015年6月1日起,北京全市范围的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环境禁止吸烟。此举有助于保护公民的(    )

    A . 受教育权 B . 智力成果权 C . 人格尊严权 D . 生命健康权
  • 14. 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是指(    )

    A . 成为国家主人的权利 B . 法律确认的权利 C . 行动自由的权利 D .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
  • 15. 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名誉权的有(    )

    A . 公然挖苦嘲讽他人 B . 强迫他人更改姓名 C . 用他人的名字签订合同 D . 非法对他人进行搜身
  • 16. 法律确认公民肖像权的原因是,保护公民的肖像(    )

    A . 特定人格 B . 不被他人毁损 C . 不被他人利用 D . 不被丑化或非法利用
  • 17. 近年来,幼儿园老师虐待儿童的事件屡屡发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虐童老师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A . 侵犯了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 B . 无可厚非,是帮助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C . 是加强对学生社会保护的体现 D . 是维护学生受教育权的表现
  • 18. 在超市购物,出门时被无缘无故怀疑偷了东西;逛商场时,因为穿着简朴,被售货员冷眼相看……如果遇到这些情况你会(     )

    A . 自认倒霉 B . 恶语相向,大打出 C . 找人实施报复 D .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19. (    )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A . 肖像 B . 姓名 C . 名誉 D . 生命健康
  • 20. 中学生陈某在网上聊天的时候,假冒本班同学赵某姓名,捏造本班同学孙某有小偷小摸行为。陈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    )

    ①荣誉权   ②名誉权   ③隐私权  ④姓名权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21. 某公司非法贩卖公民的购车资料等个人信息,该公司侵犯了公民的(    )

    A . 姓名权 B . 肖像权 C . 名誉权 D . 隐私权
  • 22. 张某因索债无果,而将债务人江某关在自己的家里。张某的行为(    )

    ①侵犯了江某的生命健康权                ②侵犯了江某的人身自由权

    ③属于非法拘禁,应承担法律责任      ④依法维护了自己的经济权利

    A . ②③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3. (2016八下·龙海期中) 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每周质量报告》等节目中,有许多镜头都是记者偷拍的。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A . 被偷拍者可追究偷拍者的法律责任 B . 记者为了公共利益,未侵犯被偷拍者的肖像权 C . 曝光内容属于他人隐私,偷拍是违法行为 D . 记者多管闲事,小题大做
  • 24. 尊重他人隐私,就要(    )

    ①树立隐私意识  ②强化责任意识 ③树立公平意识 ④强化信誉意识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二、<b >材料分析题</b>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大连三中前面有一个社区广场,晚上6点多钟开始,这里就热闹了,先后有三拨人在这里跳广场舞,音乐传到教室里,给学生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近日,家长王女士反映广场舞干扰学生上晚课的情况,这位家长还写了一封公开信,希望广场舞的爱好者能够体谅学生和家长的实际情况,尽量控制音量。

    材料二:王某自小学习勤奋,在校期间,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退役后,他尽心照料父母,同时,自筹资金,经营饮食业,由于认真守法,积极纳税,多次被税务部门评为先进分子,他还被选为区人大代表。

    1. (1) 请你运用所学对材料一中广场舞爱好者的行为进行简要的评价。

    2. (2) 材料二中王某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哪些义务?

    3. (3) 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为什么必须履行义务?(或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

    4. (4) 我们应该怎样忠实履行法定义务?

    5. (5) 除了忠实履行法定义务之外,我们还应该自觉履行道德义务,请说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三方面。

  • 26.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学校开运动会,学生小李在运动场上的形象被小记者孙某拍下,并将其照片贴在学校运动会专利橱窗里。小李认为这种行为未经他本人同意,是侵权行为,要求孙某向他道歉。

    材料二:2013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用一天的时间,在北京收集了88份报纸,找到了36条虚假药品广告,再仔细一看,竟然有3条印着自己的照片。在钟南山看来,药品虚假广告就是图财害命。代表呼吁整治假药和坑害患者非法行医应该从消除虚假宣传开始。

    1. (1) 材料一中小记者的行为是否构成了侵犯小李的肖像权?请说明理由。

    2. (2) 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具体包括哪三方面?

    3. (3) 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们应该怎么办?

  • 27.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5月30日,杨某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内容充斥着侮辱、谩骂和恐吓,给杨某造成了极大的精神痛苦和刺激。通过调查发现短信发送人后,一些亲戚朋友建议杨某实施报复,而杨某则主张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后来,法院判决发信人向杨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500元。

    材料二:2001年4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1. (1) 材料一中,杨某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这一权利也是人格尊严权的具体表现,人格尊严权表现为哪两方面?

    2. (2) 材料一中杨某的处理方式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 (3) 材料二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的哪项权利的重视和保护?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行使这一权利?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