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101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18-08-02 浏览次数:413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2017七上·泸县期中) 我国历史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    )

    A . 台湾 B . 东北 C . 西藏 D . 新疆
  • 2.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这一古代建筑是(    )
    A . B . C . D .
  • 3. 介绍了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生产技术的“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    )
    A . 《齐民要术》 B . 《本草纲目》 C . 《天工开物》 D . 《徐霞客游记》
  • 4.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明清时期(    )

    A . 民族融合的加强 B . 中外友好交往 C . 君主集权的加强 D . 思想控制的加强
  • 5. 下侧是一位初一学生历史课堂笔记片段,从中判断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

    A . 伊犁将军的设置 B .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 雅克萨之战 D . 戚继光抗倭
  • 6. 1793年,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来到中国朝见乾隆皇帝。当马戛尔尼炫耀地展示他带来的地球仪时,满朝大臣看到“日不落帝国”居然占据了地球仪上那么大块的地方,他们感到的不是疑惑,而是愤怒:怎么能把天朝大国画得这么小!这表明清廷官员(    )
    A . 对世界的发展变化一无所知 B . 已经认识到中国的落后现状 C . 对西方工业文明持排斥态度 D . 对英国的侵略野心缺乏警惕
  • 7.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曾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毒日”;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曰”,这是为了纪念“全球禁毒第一人”(    )
    A . 林则徐 B . 关天培 C . 左宗棠 D . 邓世昌
  • 8. 近些年来,圆明园遗址的保护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当年,将这一号称“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变为废墟的是(    )
    A . 英法联军 B . 俄国侵略军 C . 八国联军 D . 日本侵略军
  • 9. (2017八上·藁城月考) 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学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单元,小华归纳了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 .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 C . 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 10. 下边是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的知识简图,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 . 新体制的创立 B .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C . 工业革命的冲击 D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11.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仅3年时间,就为清政府回收了1300多万两银子,还将业务发展到外国,打破了外国航运公司的垄断局面。这说明(    )
    A . 洋务派实现了“求富”的目的 B . 中国能够独立自主发展近代工业 C . 清政府改变以农立国政策转向发展商业 D . 洋务运动对外国的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 12. 人们通常把标志性事件作为定位历史的坐标,下列事件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

    结论

    洋务运动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戊戌变法

    完成了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

    新文化运动

    掀起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五四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下列表述的信息与下图所反映的史实相关联的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4. 服饰,自古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与人的身份地位、思想观念密切相关。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体现了(    )
    A . 自由思想 B . 平等思想 C . 博爱思想 D . 专制思想
  • 15. 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6.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是(    )
    A . 孙中山 B . 洪秀全 C . 康有为 D . 毛泽东
  • 17. 下图是张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同学们展示的自主学习单的局部,据此判断,这堂课探究的历史人物是(    )

    A . 魏源 B . 张謇 C . 严复 D . 张之洞
  • 18. 十五,十六世纪,人类历史逐渐转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和新名词。以下各组词语中符合这一时期特征的是(    )
    A . 人文主义、发现新大陆、资本主义 B . 资本主义、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 C . 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启蒙思想 D . 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反封建专制
  • 19. “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A . 郑和下西洋 B . 海上丝绸之路 C . 新航路的开辟 D . 亚历山大东征
  • 20.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往往也会产生差异。如果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其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观点最有可能是(    )
    A . 英雄,促进了文明的融合 B . 强盗,带来深重灾难 C . 英雄,传播了欧洲文明 D . 强盗,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21.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
    A . 章西女王是印度的民族英雄 B . 1600年英国建立了东印度公司 C .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D . 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
  • 22. 《共产党宣言》满怀激情地写道:“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者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    )
    A .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B . 无产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 C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 23.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班牙成为世界工业生产中心

    B

    清代规定:“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

    “在西印度群岛,由于印第安人灭绝了,成为当地主人的英国人、法国人及西班牙人便从非洲掠夺、贩运黑人奴隶,迫使他们在种植园中劳动”

    哥伦布发现美洲“奠定了贩卖黑奴的基础”

    D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也应该用来考察和解释生活的所有方面”,“科学方法不仅能够发现自然界的规律,而且能够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

    地理大发现扩展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A . A        B . B        C . C        D . D
  • 24. 下表是某研究报告的一部分。由其内容可见,该部分的研究主题应是(    )

    时间:1771年

    查阅的报纸:《美洲海报》和《美洲海报增刊》。

    奴隶船只数:30艘。

    船只从何处来:(①几内亚族群(黄金海岸9艘;几内亚海岸1艘);文班图族群(安哥拉海岸17艘);③苏丹族群(冈比亚和塞内加尔3艘)。

    公布的黑人人数:6990人。

    逃亡奴隶最多的族群:班图族(刚果人),根据大约950份通告计算。

    A .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 .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C . 黑人奴隶贸易 D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25. 下图反映了近代某一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状况。这一革命使该国(    )

    A . 成为了亚洲强国 B . 取得了民族独立 C . 走上了殖民道路 D .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 26. (2017九上·苏州月考) 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0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万吨,1840牟增至139.64万吨。煤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 . 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B . 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 C .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D . 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
  • 27. 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牵引着6节煤车、20节挤满乘客的客车,载重达9万千克,在新铺好的铁路上试车,时速达15千米”。“旅行者”号机车的动力来自于(    )
    A . 牛力和马力 B . 蒸汽机 C . 内燃机 D . 电动机
  • 28. (2017·鄂州模拟)

    下图是福特汽车的标志,由于创建人亨利·福特喜欢小动物,所以标志设计者把英文Ford设计成像一只奔跑的小白兔图案。福特先生被称作“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这是因为他发明了(    )

    A . 汽车装配生产线 B . 汽车 C . 内燃机 D . 蒸汽机
  • 29. 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表中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9世纪中期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1

    2

    4

    3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1

    A . 美国、德国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较早的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 . 英国、法国实力变化是因为国内局势动荡 C . 英国、法国实力变化是因为开展工业革命较晚 D . 美国、德国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 30. 下列关于独立战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①来克星顿的枪声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②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质

    ③华盛顿组建大陆军

    ④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31. (2017九上·丰县月考) “独立战争的枪声刚停息,他便解甲归田;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他坚决放弃连任;尤其在帝位唾手可得之际,他更是视权力如草芥。”材料中的“他”是(  )
    A . 拿破仑 B . 华盛顿 C . 林肯 D . 罗斯福
  • 32. 他在事业一帆风顺之时双耳失聪,面对不幸却坚持音乐创作。他写出了雷霆万钧的《英雄交响曲》,反映了他追求平等、自由与博爱。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是(    )
    A . 达尔文 B . 凡·高 C . 莎士比亚 D . 贝多芬
二、<b >综合题</b>
  • 33. 在近现代世界各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科技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代自然科学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人文科学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提供了依据。牛顿把天体万物的运动用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予以说明,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在这一体系下,人们相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同时,这也使欧洲的思想家们相信,在人类社会中,也有如自然界一样的适合于所有社会发展的原则,那就是“理性”。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指出了“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他认为“没有绝对的运动”。这是时空观念的伟大革命,同时也打破了西方人的科学观,即达尔文式的进步观,任何东西都只是一种相对的东西。

    1. (1) 阅读材料后判断。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划“√”;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划“x”;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划“O”。

      ①爱因斯坦对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进行了革命性的修正。

      ②近代自然科学取得的成就推动了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科学领域的发展。

      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原子能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④在18世纪中期,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⑤从牛顿到爱因斯坦,自然科学的新理论不断丰富人们认识世界的视角。

    2. (2) 观看下面两组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有对水浮法指南针的记载。它的制作方法是将磁针贯穿灯芯浮在水上。静止时磁针两端分别指示南北。这种指南针因实用价值强,后来应用于航海。宣和五年(1123年),北宋使臣徐竞等人出使高丽时,所乘海船就是用水浮法指南针导航的。此后,指南针导航技术传向亚欧诸国。把世界航海史推进到新时代。

      图二:12世纪末,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并有所改进,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欧洲文献中第一次提到罗盘是12世纪是亚历山大·内卡姆所写的一本书。书中记载:采用支轴装置,轴大部在磁针中部,用磁石触引这根磁针,它就旋转起来,等它停止转动时,针突就会指向北方。当15世纪欧洲航海家们去远方探险时,罗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①以上两组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实物资料B.文献资料

      ②从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③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认识?

    3. (3) 材料二: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年代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数

      1-400

      28

      62%

      17

      38%

      401-1000

      32

      71%

      13

      29%

      1001-1500

      38

      57%

      29

      43%

      1501-1840

      19

      4%

      453

      96%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科技发明有怎样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1-1840年,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34.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文化往来是人类文明交往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观察下列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二:

    材料三: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利玛窦也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百度百科》

    1. (1) 图一到图二的世界贸易路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图二中标注的航线A是由谁开辟的?
    2. (2) 结合材料二中两幅地图,你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利马窦中国之行的背景及其作用。
  • 3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幅由英国艺术家斯科特于1860年创作的绘画作品。画的前景是一间制造车间。在画的中央,三名强壮的工人正在挥锤打铁,画面的下边,有一台由罗伯特·斯蒂芬森公司制造的蒸汽机车。事实上,就在画面的下面背景处,还有一台这样的蒸汽机车正在通过斯蒂芬森的高架铁路桥。车间里的其他工业产品也是铁制的;锚、航海用的空气泵、带滑轮的重型铰链。

    ——选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自然科学走到了工业生产的前面,成为技术革命的先导;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的电力技术就是电磁理论的直接产物。西方国家生产剧增,由于在最新技术上兴办重化工业,需要集中巨额资金,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一批拥有数以十万计工人的大企业纷纷建立起来,因此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

    材料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敞,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依据材料一判断,这幅作品内容展现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请你写出一个判断的理由。
    2. (2) 材料二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什么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世纪60年代以后欧洲在东西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方面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