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中化...

更新时间:2017-01-20 浏览次数:3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A . SO2 B . MgO C . H2O D . CO2
  • 2. 仪器名称为“蒸馏烧瓶”的是(   )
    A . B . C . D .
  •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
    A . 得氧和失氧 B . 化合价的升降 C . 有无新物质生成 D . 电子的转移
  • 4. 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 Fe+CuSO4═FeSO4+Cu B . 3CO+Fe2O3 2Fe+3CO2 C . AgNO3+NaCl═AgCl↓+NaNO3 D . 2KMnO4 K2MnO4+MnO2+O2
  • 5. 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数相同的是(   )
    A . 2LCO和2LCO2 B . 9g H2O和标准状况下11.2LCO2 C . 标准状况下1molO2和22.4LH2O D . 0.2molH2和22.4LHCl气体
  • 6. 下列实验操作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可见光束可以鉴别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和溴水,是因为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 . 分散系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体系 C . 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悬浮颗粒并沉降,因而常用于净水 D . 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是溶液,不可能是胶体
  •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 B . 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C . 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 . 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 8. (2017高一上·台州期中)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如图:

    其中,(1)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2)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3)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4)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5)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下列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排列是(  )

    A . (1)(3)(2)(5)(4) B . (1)(2)(3)(4)(5) C . (1)(5)(3)(2)(4) D . (1)(3)(5)(4)(2)
  • 9. (2016高一下·任城期中) 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 I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 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I的化学性质与 I相同 B . I的质子数为53 C . 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 . 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 10. 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 . S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 . 硫酸铝的化学式:AlSO4 C . H2O2中O的化合价为﹣2价   D . 钾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11. 下列实验中均需要的仪器是(   )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②pH试纸的使用 ③过滤 ④蒸发.

    A . 试管 B . 胶头滴管 C . 玻璃棒 D . 漏斗
  • 12. 现有一瓶A和B的混合液,已知它们的性质如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溶解性

    A

    ﹣11.5

    198

    1.11

    A、B互溶,且均易溶于水

    B

    17.9

    290

    1.26

    据此分析,将A和B分离的常用方法是(   )

    A . 蒸馏 B . 分液 C . 过滤 D . 蒸发
  • 13. 用固体NaOH配制250mL 0.2mol•L1的NaOH,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 . 在托盘天平的两托盘中分别放等质量的纸,称取2.0g NaOH固体 B . 将NaOH固体在烧杯中溶解后迅速小心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 C . 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了刻度线,此时迅速用胶头滴管吸出一些 D . 摇匀后发现凹液面最底点低于刻度线,再补加蒸馏水到凹液面最底点与刻度线相平
  • 14. 从KNO3和少量NaCl杂质的混合物中提纯KNO3 . 涉及的操作依次有:①溶解、②过滤、③结晶、④冷却、⑤蒸发浓缩.其中合理的是(   )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③⑤④② C . ①⑤④③② D . ①②⑤③④
  • 15. (2016高一上·长春期中) 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 分液、萃取、蒸馏 B . 萃取、蒸馏、分液 C . 分液、蒸馏、萃取 D . 蒸馏、萃取、分液
  • 16.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进行蒸发操作时,应加热至混合物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B . 进行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 . 进行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 进行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 17. 做焰色反应实验用的铂丝,每试验一种样品后都必须(   )
    A . 用水洗涤2~3次后再使用 B . 用盐酸洗涤后,经蒸馏水冲洗,方可使用 C . 用滤纸擦干后才可使用 D . 用盐酸洗涤后,再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到没有颜色,才可使用
  • 18. 由阿伏加德罗常数(NA)和一个水分子的质量(m)、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不能确定的物理量有( )
    A . 1摩尔水的质量 B . 1摩尔水蒸气的质量 C . 1摩尔水的体积 D . 1摩尔水蒸气的体积
  • 19. 下列有关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新制氯水可使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 . 氯水放置数天后,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C . 新制的氯水只含Cl2和H2O分子 D . 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 2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次氯酸是一种弱酸是因为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 B . 用氯气制漂白粉的主要目的是转变为较稳定,便于贮存的物质 C . 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失效的原因是次氯酸钙易和空气中的水及二氧化碳反应 D . 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在化学反应中易结合一个电子而形成Cl
  • 21. (2015高一上·许昌月考)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NA B . 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NA C . 通常状况下,1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 . 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NA
  • 22. 根据下列反应:

    ①FeCl3+2HI=2FeCl2+2HCl+I2

    ②H2SO3+I2+H2O=2HI+H2SO4

    ③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 H2SO3>I>Fe2+>NO B . I>Fe2+>H2SO3>NO C . Fe2+>I>H2SO3>NO D . NO>Fe2+>H2SO3>I
  • 23. 标准状况下,①6.72L NH3  ②1.204×1023个 H2S  ③5.6g CH4  ④0.5mol HCl,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体积大小:④>③>①>② B . 原子数目:③>①>④>② C . 密度大小:④>②>①>③ D . 质量大小:④>③>②>①
  • 24. 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时,可确定有Cl存在 B . 通入Cl2后,溶液变为深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 C . 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时,可确定有SO42存在 D . 加入NaOH溶液,加热,生成的气体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确定有NH4+存在
  • 25. 向25mL 2mol•L1的稀硫酸中加入25mL 1mol•L1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H+物质的量浓度为(溶液混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 . 2mol•L1 B . 1mol•L1 C . 0.5mol•L1 D . 0.25mol•L1
二、<b >非选择题</b>
  • 26. 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 (1) 画出Mg原子结构示意图:,O2结构示意图:
    2. (2) 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溶液;②Cu;③乙醇(C2H5OH);④熔融的KNO3;⑤BaSO4固体;⑥干冰.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能导电的是(以上都用序号填写).

    3. (3) 11.0g 由 组成的水分子,其中含中子数为 mol,电子数为 mol.
    4. (4) 已知某植物营养液配方为0.3mol KCl,0.2mol K2SO4 , 0.1mol ZnSO4和1L水.若以KCl,K2SO4 , ZnCl2和1L水为原料配得相同组成的营养液,需三种溶质KClmol,K2SO4mol,ZnCl2mol.
  • 27. 完成下列化学用语:
    1. (1) 书写电离方程式:H2SO4;NH4NO3
    2. (2) 从电子得失角度,用双线桥法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关系,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式:

       K2Cr2O7+HCl=KCl+CrCl3+Cl2↑+H2O

      氧化剂:,被氧化的元素:;盐酸体现的性质是:

    3. (3) 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Cl2 , 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 28. 欲配制250mL0.1mol•L1的H2SO4溶液,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把量取好的浓H2SO4沿烧杯壁缓缓倒入盛有一定量水的小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把①中所得溶液小心转入仪器A中

    ③继续向A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A中,并轻轻摇匀

    ⑤用玻璃塞将A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 (1) 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使用此仪器A前应检查它是否
    2. (2)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3. (3) 转移溶液时,应先将溶液,然后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仪器A中.
    4. (4) 若出现下列操作时,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①量筒用蒸馏水冼净后,再量取浓硫酸

      ②不将洗涤液转移入仪器A就定容

      ③定容时,仰视仪器A刻度线

      ④仪器A只用蒸馏水洗涤,但未经干燥而配制溶液

    5. (5) 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

      ①加蒸馏水时不慎超出了刻度

      ②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

  • 29. 实验室中常用氧化浓盐酸的方法制取氯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
    2. (2) 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此装置还需增加净化装置,请根据气体的流动方向,依次按顺序选择所用的装置,正确的选项是

    3. (3) 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20mL 12mol/L的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气明显少于0.06mol,其主要原因有:①;②
    4. (4) 多余的氯气可以通过下列装置暂时储存后再利用,请选择可以用作氯气的储气的装置

    5. (5) 实验结束清洗仪器时,为了减少烧瓶中残留氯气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向烧瓶中加入的一种溶液,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30. 4.35g二氧化锰能与足量浓盐酸(密度为1.19g•cm3、质量分数为36.5%)完全反应.求:

    1. (1)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c(HCl)=

    3. (3) 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n(HCl)=

    4. (4) 产生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Cl2)=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