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

更新时间:2017-01-16 浏览次数:1186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航天员坐在飞船的座舱内,相对下列哪个物体航天员是静止的( )

    A . 太阳 B . 地球 C . 月球 D . 飞船
  • 2. 老师上课时使用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速度
  • 3. 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 沙滩上鸽子的影子 B . 水面上“折断”的筷子 C . “后视镜”中的景物 D . 树在水中的倒影
  • 4. 对一个普通高中生,下列估算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 质量50kg B . 身高160dm C . 体温37℃ D . 步行的速度1.1m•s1
  • 5. 下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6. 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

    A .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 . 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C .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D .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 7. 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 山间出现“云海” B . 树枝上出现“雾凇” C . “露珠”的形成 D . 冰雪在“消融”
  • 8. 下列措施中,不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A . 把洗衣服晒在室外通风处 B . 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 C . 电吹风利用电热丝提高风的温度 D . 加湿器利用超声波将水雾化
  • 9.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   )

    A . 5m B . 4.6m C . 4.2m D . 3.3m
  • 10. 把0℃的冰放在0℃的水里,则(   )
    A . 部分冰会融化 B . 部分水会凝固 C . 冰不会融化,水也不会凝固 D . 无法判断
二、<b >多项选择题</b>
  • 1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B . 测量时选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 C . 学生用钢尺的最大测量长度为15cm,故无法用它来测约为50cm的课桌的宽度 D . 测量长度时,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
  • 1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C . 各种乐器音调不同因此能够区分它们 D . 道路两旁植树可减弱噪声的传播
  • 13.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B .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将远离法线 C .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增大10° D .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我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太阳光在月亮的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B . 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C .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D . 日食、月食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 15. 关于水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量的多少影响着水沸腾时的温度 B . 加热时要充分利用酒精灯火焰的内焰 C . 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释放出里面的水蒸气 D . 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会升高
  • 16.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分析图象得到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小车在2~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小车在2~5s内处于静止运动 C . 小车在前2s内的速度为1m/s D . 小车在5~7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2m/s
  • 17. 冰箱工作时,冷藏室内壁有时出现很多小水珠,冷冻室内则有霜出现,为了不影响制冷效果,还需要定期除霜,关于上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小水珠是冰融化形成的 B . 小水珠是食物中的水分蒸发形成的 C . 霜是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D . 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三、<b >填空、作图题</b>
  • 18.  

    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图丙中停表的读数是

  • 19.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在甲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OA,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

    2. (2) 如图乙所示,划出一束光线按如图所示方向射入玻璃砖后,在AC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后的光线(要求标出法线).

四、<b >科普阅读题</b>
  • 20.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电冰箱

    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了冰箱外面.制冷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汽化时它吸热,就像搬运工把包裹扛上了肩;液化时它放热,就像搬运工把包裹卸了下来.

    如图是电冰箱的构造原理图,液态的“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汽又被电动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次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通过冰箱壁上的管子放出.“制冷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实际冰箱内部一般分成冷藏室和冷冻室两个空间,以满足不同的需要,通常冷藏室温度设定在5℃左右,冷冻室的温度在﹣18℃左右.

    1. (1) 关于冰箱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 汽化并吸收热量 B . 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 汽化并吸收热量 C . 压缩机不转,制冷剂也能循环流动 D . 气态制冷剂液化时吸收了热量
    2. (2) 某同学在观察时发现,电冰箱工作时两侧会发热,请你简要说明电冰箱工作时两侧发热的原因
五、<b >实验探究题</b>
  • 21.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刻度尺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 (1) 要完成该研究实验,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2. (2) 实验中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3. (3) 实验时,小车做(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小”或“大”).
    4.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
  • 22. 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坐标纸,熔化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表格所示.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32

     36

     40

     44

     48

    48

     48

    50

     52

     54

     56

    1. (1) 实验中,还缺少的一种计量仪器是
    2. (2) 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这样做的好处是
    3. (3) 在图中作出物质的熔化图象;
    4. (4) 根据熔化图象可以判断该物质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 (5) 从计时开始,经过10min此时物体的状态是
    6. (6) 通过实验可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但要继续热量.
  • 23. 小丽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 (1) 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就合适.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 (2) 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3. (3) 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24. 下面是某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

    【器材】:一个能发声的电子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棉布、报纸、塑料布、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一把长卷尺.

    【步骤】:小明先将衣服包好电子铃,放入盒内,让其发声.再安排一位同学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铃声时为止,用卷尺测出同学到盒子的距离.换用其它材料完成上述步骤.

    【提问】:①小明是通过 来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这种方法叫 .

    ②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请你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写出两个: 、 .

六、<b >计算题</b>
  • 25. 如图所示是汽车上的速度表在某一时刻的示数,

    1. (1) 它表示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2. (2) 若汽车以这个速度行驶10分钟,则汽车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 26. 反坦克炮瞄准一敌人的坦克开炮后经0.6s看到炮弹在敌坦克上爆炸,再经2.1s 听到爆炸声,若声速为340m/s,则反坦克炮距敌坦克有多远?炮弹飞行速度为多少?
  • 27. 某同学发现了一张旧列车时刻表,他注意到在北京和上海间往返的13次和14次特别快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车次

    到、发站时间

    北京

    天津西

    济南

    上海

    13

    到站时间

    16:11

    20:11

    8:04

    发车时间

    14:40

    16:16

    20:23

    14

    到站时间

    9:30

    7:23

    3:14

    发车时间

    7:28

    3:26

    15:45

    他通过上表了解到13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14次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齐发一列车,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 462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 (1) 13次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的时间为为多少?
    2. (2) 14次列车由上海驶往北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 (3) 14次列车长为200m,中途以20m/s的速度,用了多长时间才能完全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座大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