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桐木中学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17-02-05 浏览次数:480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b></b>
  • 1. 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点是(  )

    A . 能生长 B .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 能繁殖 D . 要呼吸
  • 2. 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过程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 B . 见到喜爱的植物要采集起来 C . 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起行动 D . 记录时要实事求是
  • 3. 苹果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香蕉不宜在寒冷地区栽种,说明影响这些植物分布的因素主要是(  )

    A . 温度 B . 水分 C . 光照 D . 空气
  • 4. 散尾葵每天可以蒸发一升水,是最好的“天然增湿器”.此外,它绿色的棕榈叶对二甲苯和甲醛有十分有效的净化作用.以上资料表明(  )

    A . 生物依赖环境 B . 生物影响环境 C . 环境影响生物 D . 生物适应环境
  • 5. 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是(  )

    A . 青草与山羊 B . 害虫与青蛙 C . 水稻和稗草 D . 松树与松鼠
  • 6. (2016·华蓥模拟) 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 . 草原生态系统 B .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C . 海洋生态系统 D . 湿地生态系统
  • 7.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秦岭自然保护区属于(  )

    A . 城市生态系统 B . 农田生态系统 C . 湿地生态系统 D . 森林生态系统
  • 8. 一条生物链的起点是(  )

    A . 生产者 B . 消费者 C . 分解者 D . 阳光
  • 9. 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 . 包含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C . 生物圈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 . 整个地球可以看作生物圈
  • 10. 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在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应选择(  )

    A . 目镜5×,物镜10× B . 目镜10×物镜10× C . 目镜10×,物镜40× D . 目镜15×,物镜40×
  • 11. 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薄而透明.小齐同学顺手取了以下几种物品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他能观察到内部结构的是(  )

    A . 一根头发 B . 一块叶的下表皮 C . 一块吸水纸 D . 一块刀片
  • 12. 菊花芯柚的果肉酸甜可口,其酸甜的物质主要储存在细胞哪一结构里?(  )

    A . 细胞核     B . 液泡 C . 细胞膜     D . 细胞壁
  • 13. 植物细胞中,能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的结构是(  )

    A . 细胞核 B . 细胞膜 C . 线粒体 D . 叶绿体
  • 14.

    如图表示的是两种不同的伞藻移接的实验过程图,图中“?”处正确的结构图是(  )

    A . B . C . D .
  • 15. 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内变化最明显的结构是(  )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细胞质 D . 染色体
  • 16. 人体和动物体的器官由四大组织构成.下列选项中属于结缔组织的是(  )

    A . 心肌 B . 大脑 C . 皮肤 D . 血液
  • 17. 下列关于人体组成的结构层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人体 B . 细胞→系统→组织→器官→人体 C .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D . 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人体
  • 18. (2015七上·榆社期末) 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整个生物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B . 能够独立生活 C . 不能完成呼吸,生殖等生命活动 D . 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二、<b >我会填空</b>
三、<b >我会探究</b>
  • 24.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搬开花盆或石块后,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 (1) 提出问题:

    2. (2) 作出假设:

    3. (3) 制定并实施方案:

      ①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黑暗环境),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明亮环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形成

      ②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放10只鼠妇,过一段时间观察铁盘两侧鼠妇的数量.该实验的变量是

    4. (4) 实验结果: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10次,结果如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

       第九次

       第十次

       明亮

       4只

       0只

      2只

       4只

       3只

       3只

       5只

       4只

       3只

       2只

       阴暗

       6只

       10只

       8只

       6只

       7只

       7只

       5只

       6只

       7只

      8只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 25.

    如图为生态环境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甲代表,乙代表;图中还缺少组成该生态系统的部分.

    2. (2) 图中的食物链是,如果图中的丁大量死亡,短时间内的数量迅速增加.

    3. (3) 如果该生态系统被DDT污染,最终体内DDT富集最多.

  • 26.

    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 (1) 图1是细胞,图2是细胞.

    2. (2) 图中[B]、[C]、[D]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所共有的结构.

    3. (3) 将细胞与外部环境分开,且控制着细胞与外部环境物质交换的结构是.(只填字母)

    4. (4) 在图1中[A]、[E]和叶绿体是该细胞所特有的结构.

  • 27.

    如图是植物从受精卵开始到组织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根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图中A表示,B为的过程,其结果是细胞增加.但是细胞的都不发生变化,并且都具有能力.

    2. (2) C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分裂能力外,大部分细胞的形态、都发生了变化,进而形成组织.

    3. (3) D表示的是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